以人体本身尿液为能量源的3D打印心脏。
英国Bristol机器人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成功地使用3D打印机制造了第一台可驱动人工肌肉的机器“心脏”。这台机器心脏搭载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可从人体尿液中获取能量。
这种机器“心脏”又被称为生物启发泵(biologically inspired pump),仍处于开发阶段,它是基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原理进行设计的。科学家测试证明,机器“心脏”只需2毫升新鲜尿液即可执行连续33次动作,而且它可以以3.5伏的电压充电。
科学家开发机器“心脏”的目的不是为了制造用于人类或动物的假肢装置,而是希望能够为自主能源机器人(EcoBots)制造一个生物启发泵,这种机器人可以自动收集废物并将其转化为可自用的电能。
机器“心脏”使用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这种技术利用电化学电池中的活体微生物将有机原料转化为电能。自主能源机器人(EcoBots)就靠这种“心脏”获取动力、执行给定的任务,这包括运动、环境检测以及远程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该设备已经过测试,结果非常令人振奋,虽然科学家们承认,0.11%的能量转换效率“有点低。” 但尽管如此,这是“同类中第一个”通过概念验证的原型,而且研究人员们还没开始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研究。”看来科学家们对提高能源转换率已然是胸有成竹。
科学家们开展这个项目已经10年时间了,在这十年中,研究人员已经制造出四代EcoBots原型机。
在制造首个机器“心脏”样机时,科学家采用Stratasys公司的光敏聚合物喷射技术打造刚性结构和机械部件。空心体的致动器和盖子都使用Objet的FullCure 720刚性3D打印树脂创建。同样的3D打印工艺和材料被用来制造一个模具,然后使用有机硅弹性体浇铸来构建柔软、可压缩的区域。在第二个版本中,科学家们使用了的Stratasys公司柔软的橡胶状3D打印材料TangoPlus。通过3D打印直接构建弹性体部件,省去了模具制造和铸造阶段。
EcoBots的研发团队曾经接受过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10万美元的捐赠。他们未来将着眼于提高机器“心脏”的工作效率,并将其纳入下一代MFC-动力机器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阿凡达》上映以来,影评赞声一片,票价不断上涨,但也不碍《阿凡达》票房节节升高。戏红是非多,在看3D《阿凡达》的同时,有不少的健康专家提出了一些健康问题,例如,青光眼患者不适宜看《阿凡达》,看电影憋尿容易导致泌尿系疾病和3D晕眩症等。这次,39健康网药品频道精心为你制作了《阿凡达》健康手册,让你看得精彩之余也看的健康。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