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喘也不咳,唯一的临床症状是胸闷。我国科学家历时多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命名了这种全新的哮喘类型——胸闷变异性哮喘。相关论文近期在美国的专业杂志《变态反应、哮喘与免疫学年鉴》上发表。
10年前,一名14岁男孩24小时持续胸闷,让他的父母几乎陷入绝望。“我们在进行了仔细检查和问诊后,根据患者运动后发病和胸闷的细节,决定进行气道激发试验。结果证明,患者符合哮喘的特征。”为男孩施治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专家沈华浩大胆运用了针对哮喘的药物治疗方案,并辅以营养和心理支持。仅3个月,男孩已能自如呼吸。今天,男孩长大成人,不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还能正常参加工作。
沈华浩和他的团队研究发现,这种让多个学科专家束手无策的“怪病”,其实是一种变异了的哮喘,专家们为此开始了为期10年的研究。从2004年至2011年,沈华浩团队共发现24例以胸闷为唯一临床表现的病例。这些患者没有传统哮喘病人喘息和呼吸困难的症状,也没有反复发作的咳嗽,在肺部听诊时也听不到哮鸣音。但他们却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的典型特点,在实施激素吸入或激素吸入加支气管扩张剂后,都收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呼吸专家将具有以上共同特征的特殊哮喘病症,命名为“胸闷变异性哮喘”。
沈华浩团队10年的实践证明,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治疗并不复杂。只要正确诊断并进行治疗,大部分病患在接受治疗后两到三周之内,症状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目前,最新出版的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内科学》,以及临床工具书《呼吸病学》,均已将胸闷变异性哮喘的概念纳入其中。
沈华浩介绍,接下来他和他的团队将进一步对胸闷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率、高发人群、治疗以及预后进行研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