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The Herald Sun)报道,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进食后几小时的饥饿/饱足感,取决于他的大脑“认为”自己吃了多少。
“眼见为实”
有一句话是吃货们最爱说的:我又饿了。即使他们桌面上还放着大量零食的空包装袋。为什么有些人吃了大量食物后,还是很容易感到饥饿呢?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进餐后几个小时内,你是否觉得饱,不在于你实际吃下了多少食物,而是取决于你认为自己吃了多少食物。
研究人员招募了100位受试者,并逐一向受试者展示一小份容量为300毫升的汤、或者一大份容量为500毫升的汤。然后通过隐藏的泵改变汤的实际分量——原本展示为300毫升的汤被增加到500毫升,而原本展示为500毫升的汤则被减少到300毫升,再让受试者喝下。最终发现,那些以为自己喝了大份汤的人,午餐后两三个小时也不会饿,即使他们实际上喝的只是小份的汤。
科学家在研究报告中称,这是第一次通过实验证实,记忆在人的饱足感方面起到独立而重要的作用。负责这项研究的实验心理学教授布伦斯特罗姆(Prof. Jeffrey Brunstrom)说:“饥饿不只受最近一顿饭的物理特性所控制。我们已经发现记忆在饥饿/饱足感中的独立作用。这说明饥饿和人体摄入食物的关系,比我们原本想象的更复杂。”
相关论文已经发表于最新一期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PLoS ONE)。
新发现有助减肥
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近日通过分析指出:饥饿感和饱足感会不断通过大脑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意味着可能通过人为干预大脑系统来治疗过度肥胖症。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女性健康中心的苏珊·阿尔博斯(Susan Albers)表示:“我们一直都知道眼睛比胃部对饥饿感的影响更大。更准确来说,应该是眼睛可以给胃‘讲故事’。眼睛会确定食物分量的大小,然后把食物信息描述给胃部。例如‘很少的食物’或者‘一大堆食物’,这种信息会为我们的大脑定义一种记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之后的进食产生显著影响。”
这也解释了为何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东西是不良习惯:因为当人的思维被电视所吸引,就会破坏大脑对最近一餐饭的记忆,从而导致暴饮暴食,破坏饮食规律。苏珊表示:“吃饭前先花3秒钟仔细看你将吃什么,好好考虑怎么给大脑定义这份食物:小、大、是否好下饭等各类信息。有意识地为自己即将吃的食物下定义,明确你的记忆,这样你的大脑接下来更有可能记清楚吃了什么。要想更有效控制饮食,我们必须开始关注自己吃了什么,并记住它们。关注你的食物,可以帮助你避免过度饱食,不至于长出大肚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平媒合作请联系jianggang#mail.39.net(请用@替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