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心中也许都有一份自己喜爱的食物清单,比如祖母做的炸鸡、家庭聚会餐桌上的炸鱼、附近甜品店售卖的奶昔等,它们很可能是儿时记忆中带来欢乐的食物。
或许正因为这样,人们常常认为在遭受失业、生意失败、与恋人分手等艰难处境时,为让自己好过一点,求助于这些食物不失为解决办法。
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事实上,人在遭遇变故时并不会选择“慰藉食物”。
“慰藉食物”
人们给喜欢的食物命名为“慰藉食物”。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这些食物可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放松神经。
从袋装薯片到炸鱼,“慰藉食物”往往是些高热量的零食或菜肴,也可能是带有怀旧意味的家常菜和校餐食谱。
但是,南卡罗来纳大学市场营销学副教授斯特西·伍兹在研究报告中称:“人们失业或换新工作、搬到一个新城区或遭遇其他变动的情况下,会借机尝试新鲜事物”。
英国杂志19日援引伍兹的话报道:“当没有变动发生,人们按日常轨道生活时,他们会更多享用"慰藉食物"。”
寻求新意
伍兹在一群志愿者中开展一系列心理研究,目的是发现在发生变动和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实验对象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尽管大多数实验对象认为自己在处境艰难时会求助于“慰藉食物”,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志愿者)在心情愉悦时更多地选择了"慰藉食物",”伍兹说,“并且还会选择喜欢的老电影和熟悉的音乐。”
她补充说:“与人们广泛接受的"慰藉食物说"恰恰相反,当人们生活境况明显变动时,人们会更多选择新的、不熟悉的产品,而不是那些"老朋友"。”
伍兹通过实验还发现,参与者经历越多改变,选择熟悉事物的可能性越小,反而会更青睐其他新鲜、陌生的选择。
实用建议
这项研究结果被称为“慰藉食物谬论”。它并不指“慰藉食物”不能让人愉悦,而是说人们在现实中并不会如想像的一样“在遭遇变动时求助"慰藉食物"放松心情”。
另外,研究还显示,在处境动荡和发生变化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对新选择表现出更多包容。变化的环境令人们心态也发生变化,会自发地更接受环境中的新选择。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导致人们行为变化可能有两个原因:一、变动经常会带来新选择,人们会更重视它们;二、变动常常会使人们失去做出习惯性决策的指引。
  伍兹认为研究结果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积极建议。例如,如果有人正在寻求合适时机来变更饮食、开始健身计划或其他重大生活方式改变,他们应该趁搬家、从事新工作或来到新环境开始改变。
(实习编辑:林洁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知香薷饮?既能解暑还能消肿!
				2019-05-15
			
				这三样东西你还在吃?痛风找上门是太轻而易举
				2019-04-29
			
				宫颈癌疫苗接种年龄有讲究,什么时候打疫苗才有预防作用?
				2019-04-12
			
				乳腺增生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吗?
				2019-04-12
			
安徽海螺总医院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沈后丹东干休所老年病防治医院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广东省人民医院平洲分院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核工业四一九职工医院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本钢胸科医院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郑州甲乳专科医院二级 专科医院 特色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