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最近的一项研究证明,水果树莓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系增殖,使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减弱,并使抑癌基因野生p53的表达增强。科研人员在研究中首次成功锁定了树莓预防肝癌细胞生长的两个特异性蛋白质作用靶点,为果蔬预防原发性肝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树莓也称木莓、托盘、覆盆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有750种以上,因其果型、色、味与草莓相似但长在树上,故名树莓。此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E,超氧化物歧化酶,Y-氨基丁酸等抗衰老物质,以及鞣化酸等抗癌物质,其中维生素E和鞣化酸含量为所有水果之最。在美国,红树莓被视为癌症克星,人们赞誉它为“红宝石”。
哈医大四院刘明博士2000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修期间,尝试将树莓中的鞣化酸与肝癌细胞混合培养,发现前者能显著抑制后者的生长。回国后,他将研究的目光一直瞄准于天然植物的药用价值上,先后发现葡萄、苹果均具有预防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支持下,他从2007年开始带领课题组从医学、营养学、植物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角度进一步开展了“树莓预防及抑制肝癌机制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树莓中植物化学物质浓度的增加,总抗氧化自由基清除能力也随之增强。0。25毫克/毫升至10毫克/毫升的树莓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系HepG-2的抑制率呈逐渐增加趋势,最高抑制率可达90%左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树莓提取物在体外有较强的抑制VEGF表达及影响野生p53表达的能力,随树莓提取物浓度升高,VEGF表达减弱,野生p53表达增强。
在利用化学毒物黄曲霉毒素和二乙基亚硝胺建立的稳定大鼠原发肝癌模型上,随着树莓提取物浓度的增高,实验组大鼠肝脏上的瘤径变小,肿瘤的数量减少,成瘤率减低,结节程度减轻;肝癌细胞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程度亦明显降低。同时,实验组大鼠血清在两种特异蛋白(M2597、M4513)质峰上与树莓干预组及正常大鼠血清差异明显,说明蛋白质峰M2597、M4513极有可能为树莓预防肝癌的蛋白质作用靶点。
专家评价指出,目前,有两个协同作用的风险因素大大增加了罹患肝癌的几率,一个是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另一个是污染主食的霉菌产生的毒性极强的肝脏毒素——黄曲霉毒素的慢性暴露。减少这两种致癌因素影响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化学预防,即通过服用药物或食品增补剂来抵消黄曲霉毒素的危害。今后,利用树莓中提取出的植物化学成分,进行合理搭配及组成预防剂,将有助于防范肝癌的发生,并能抑制肝癌的发展,提高此病患者的生存率。
这一成果前不久获得了2008年度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实习编辑:焦卉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维生素A治疗皮肤病由于维甲酸类化合物能促使上皮细胞增生与更新,并对皮脂腺分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以对痤疮、银屑病、毛囊角化症等都有良好疗效。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