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科学》:科学家开发新技术 培养iPS细胞更安全

2009-03-31 17:05: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培养人类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新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培养出的iPS细胞不含病毒载体或外来基因,安全性更高。<br>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培养人类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新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培养出的iPS细胞不含病毒载体或外来基因,安全性更高。

  干细胞是人体内可以转化为各种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具有极高的生物医学价值。以往的干细胞研究主要使用从胚胎中提取的胚胎干细胞,容易引发伦理争议。2007年,日本和美国科学家分别宣布开发出将人皮肤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方法,这样得到的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功能相差无几,称为iPS细胞。

  但是,此前将皮肤细胞转化为iPS细胞的过程需要使用病毒,即用病毒作为载体将基因物质注入皮肤细胞中,促使其转化。这一方法具有引发癌症的风险,也大大限制了iPS细胞的应用前景。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科学家开发的新技术可以避免上述风险。他们将相关基因添加到称作质粒的DNA环中,然后利用“核转染”方法将这些质粒导入人的包皮细胞中。质粒中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能够使包皮细胞重新编程成为iPS细胞。这些细胞经过几轮分裂后会失去质粒,研究人员就可以分离出不含质粒的iPS细胞。

  有关这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刊登在3月2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论文第一作者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华人女科学家俞君英,研究负责人詹姆斯·汤姆森是世界上最早分离出人胚胎干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俞君英等人在论文中说,新开发出的技术是目前唯一可培养不含病毒载体和外来基因的iPS细胞的技术,也消除了人类应用iPS细胞的重大障碍。

(实习编辑:焦卉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周南南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 曾广铨福建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 陈芳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