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媒体称部分地方药费下降后检查费等上升

2012-05-03 09:01:00人民网
栏目关注:

  对话人: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研究员

  杨洪伟四川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 徐俊

  【新闻背景】

  在今年的医改工作安排中,明确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这意味着公立医院开始取消“以药补医”。近日,北京、深圳、山东等地纷纷宣布试点取消药品加成。

  近年来,卫生行政部门一直在严控医院的药占比指标,即药品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由于药品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偏高,控制药占比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看病总费用下降。但从各地情况看,不断有患者反映药费下降了,检查费、耗材费等却上升了,高值耗材如心脏支架等用得更多了。

  这种情况属实吗?应该怎么看呢?

  一问 “按下葫芦浮起瓢”?

  记者:有患者反映药费下降了,检查费、耗材费等却上升了,这种情况属实吗?

  杨洪伟:有的公立医院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但是基层应该没有这种现象。因为基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这些机构卖的基本药物全部零差率销售,补助由政府兜起来了。而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模小,用药也少,检查项目更少,所以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在基层。

  今年年初的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强调要取消“以药补医”,这明确了药占比是一定要降下来的,医院不能再依赖过多的药品销售收入来养活医院。

  徐俊波:这几年,卫生行政部门一直在强调药占比要下降,不仅如此,还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但如果单纯降低药占比,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二问 为何不能光降不升?

  记者:药费降了,检查费、耗材费却上升了,那取消“以药补医”不是成了“换汤不换药”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杨洪伟:由于目前公立医院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比如并没有根本改革医院的收入结构。让医院降下药占比,在没有明确补偿责任由谁承担的时候,医院只能想办法补偿。

  医院的补偿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由政府直接补助。药品收入一般要占公立医院收入的四成左右,由于数额巨大,从财力上来说,完全由政府补偿不太可能;

  二是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我国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多年来没有调整过,很多项目价格未能体现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但是调整这个价格的过程比较漫长。调整服务价格后,不能低于现在医务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因此要进行严格测算,但是目前很难掌握收入现状,如何合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成为一大难题;

  三是从检查、耗材的费用上补偿。这个途径相对比较好操作。我国对耗材的管理比较不规范,其中隐藏了不少监管漏洞,难以约束医生行为。

  记者:“以药补医”机制涉及的方面不仅是医院补偿机制,还包括其他分配、药品供应等诸多管理方面的机制。单纯降下药占比,有点“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感觉,所以,也会产生降下药费的“葫芦”,却浮起检查费的“瓢”的不良反应。应该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呢?

  杨洪伟:取消“以药补医”必然是一项整体性的、综合性的工作,不可能单靠降下药占比或是药品加成就能完成。从以上分析也可以清楚看到,表面看是要降低药占比,实际上取消以药补医涉及补偿问题,应该系统地、以综合手段来解决。

  三问 不增负担能补医吗?

  记者:从分析来看,调整服务价格比较可行,但是过程可能太长,而又不能完全靠政府补贴,那出路何在呢?

  杨洪伟:从长远来看,调整服务价格是必然趋势,也非常有必要。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增长机制好比是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但是一步调整到位比较困难,只能逐步调整。

  政府的补助也可以补偿基本医疗服务费用。目前在首诊、双向转诊的机制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公立大医院仍要承担基本医疗的服务功能,可以测算一下这部分的成本进行合理补贴。

  医院部挖潜也是一个渠道。通过精细化管理,加强物耗管理,可以挤出不少成本,弥补一部分不足。实际上,取消以药补医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管理的问题。不可能完全没有药费收入,药占比也不是越低越好,而应该合理降低。

  此,对耗材的管理应该规范起来,引入社会组织对医生行为进行监管。同时鼓励社会办医,当社会资本办医的比例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公立医院自然有动力进行综合管理,以赢得市场。

  记者:对于医院来说,服务价格的调整有没有难题待解呢?

  徐俊波:我们不太愿意单独调整服务价格,如果要调,应该所有医院一起调整,否则百姓不接受。

  我认为,政府应该有一部分补贴。以我们医院为例,药品收入每年大约为3000多万元,数额比较大,降低一个小数点都意味着一大笔的损失。比如损失1000万元,医院要挣5000万元才能从中获得1000万元净利弥补不足,而政府直接就能补足。

  记者:药占比降到多少比较合理呢?

  徐俊波:合理线应该是有的,大概会有一个标准,但是很难测算。每个室情况都不一样。我们的做法是从总体上进行合理控制。

  我们制定门诊、住院的药占比“双控”指标,同时以医院前三年的使用比例的平均数作为参考,要求每年下降一定幅度。当然整体的工作量上升,使医院的边际成本下降,保本点降低。

  现在,我们医院的药占比已经从以前的46%降到目前的37.5%,工作量大大上升,内部管理上更是节约了大量成本。但是我们认为还应降到30%以内,像我们这种三甲医院应该多以技术吃饭,而不是以药品收入为主,这样能增加竞争力,也能赢得百姓的信赖。

(责任编辑:廖颖瑶)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周南南副主任医师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 周佩明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 李乐怡主治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病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