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低头90分钟,她差点犯了颈椎病!
这是一名高三家长幸福的“遭罪”,她一小时批改了11本作文,手心冒汗、颈椎疼痛……“老师的这份苦,要不是亲身体验,根本不知道‘疼’!”
10分钟后 皱眉头、甩手
43岁的朱有杰是名保洁员,也是一名高三学生的母亲。她告诉记者,儿子小时候淘气,自己常被老师找到学校,“可千万别碰着像我儿子这样的学生,老师得操老心了。”
昨日下午,朱有杰走进沈阳市第91中学初三年级办公室,摆在初三七班班主任尤老师桌子上的40多本作文本就是朱有杰的体验项目。尤老师说,她所在的班级有40多名学生,但由于接管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每批一项的作业本就有90多本。
“这字写得不工整,得扣分;这篇作文字数还不够,还得扣分……”第一次握着“红笔”的朱有杰既紧张又兴奋地翻开一名学生的作文,“这篇作文给22分,老师您看行不?”朱有杰信心不足地向尤老师发问。
“现在的孩子自尊心都强,给成绩啥的都得考虑全面点,孩子的积极性没了管理就费劲了。”10分钟后,当朱有杰批完第一本作文时,皱着眉头,甩了甩手。
“先通读了一遍,挑挑错别字,看看语句是否通顺,一些好的句子第二遍通读画出来,还得写评语。”说完,她掏出一张纸巾擦了擦右手心的汗,“我以为这跟看报纸一样简单,可这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老师有责任啊!”
90分钟后 颈椎疼痛难忍
半个小时后,朱有杰将4本批完的作文放在右手边,可看到左手边等待修改的一摞作文,她苦笑着说:“要是把这都批完就得下班了吧?批不完是不还得拿回家批改?”
批改作文,让朱有杰改出经验:字迹工整、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的30分满的作文给在21分以上,“可能我运气比较好,经我手的这几篇作文都在23分以上。”朱有杰笑了笑。
一小时后,批完11本作文的朱有杰直了直腰,又用手扶了扶颈椎,把头摆了摆,“我想批得快一点,但那样对学生不负责,要是批得细些的话,时间又不够用。”朱有杰有些无奈。
“看到写得好的作文,心情都跟着舒畅,要是碰着写跑题的,心里都跟着着急,这万一要答卷纸成绩不就丢了吗!”一篇作文朱有杰给出了18分。
又过了半小时,由于忍受不了颈椎的疼痛,朱有杰放下了手中的红笔,“要是再过半小时,颈椎病就得犯了,但老师的这份苦,要不是亲身体验,根本不知道‘疼’!”
感受责任 学生进步就自豪
“批作文对于语文老师还算享受,要是碰到阅读题,连批带改一篇阅读至少要15分钟。”尤老师说,可每当看到学生的进步,自豪和欣慰感便会油然而生。
“每天都要进行字词的听写、课后习题的讲评、练习册的批改,每周还有测验等。”尤老师说,“加在一起,每天翻开学生作业的次数最少能有300遍,但就像学生对分数期待一样,老师也期待学生的进步,哪怕一点点我们都能看得到。”
“老师课后还得为学生操心,生活里到处都有学生的影子,重复单调的工作其实很枯燥。”朱有杰告诉记者,“可老师重复的工作一直都怀有对学生的希望,只要学生改正了一个错误,记住了一个答案,老师感受得到学生的进步同时也会给予鼓励和信任。”
(实习编辑:周丽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