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高压眼症也是青光眼高危因素?6个问题了解青光眼

2015-09-19 08:00:18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青光眼是指当眼压超过眼内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视神经损害如视盘凹陷扩大、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的一组眼病。

  本文作者:

卢艳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当眼压超过眼内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视神经损害如视盘凹陷扩大、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的一组眼病。

   什么是眼压?

  眼压是眼内容包括房水、晶体、玻璃体以及眼内血液对眼球壁产生的压力。正常眼压值范围在10-21mmHg,一天24小时眼压可以有波动,但波动不超过5mmHg,双眼眼压差小于5mmHg。

  确诊青光眼后终生存在失明风险

  青光眼是世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而且是不可逆盲,青光眼导致单眼及双眼失明的风险与病程长短有关。青光眼确诊15年后,单眼失明的风险为50%,双眼失明的风险为 20%。青光眼确诊后终生存在失明的风险:双眼失明的风险为16% ,单眼失明的风险为 43%。北京一项社区青光眼筛查研究结果显示:约60%的青光眼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大多数患者诊断为青光眼时已经为中晚期。所以,相当一部分青光眼发病非常隐匿,危害很大。青光眼是光明的小偷,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导致双眼失明。

  青光眼分两大类

  原发性青光眼主要分为两大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往往有远视,前房浅,房角狭窄等病理生理特点,在焦虑,情绪波动,工作压力过大,熬夜,看电脑、手机、微信时间过长,或在光线暗的环境逗留时间过长,均可诱发青光眼的发作。开始时可以有鼻根部、眼部酸胀,视物不清,夜晚看白炽灯泡可出现虹视(像雨后彩虹一样的光圈),休息后可以缓解,容易被忽略,如能及时就诊,及时激光治疗,可预防青光眼的急性发作,三分之二的患者可以得到根治。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可有剧烈的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在数天内失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分为单纯性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光眼。这类青光眼早期多无症状,等发展到中晚期才到医院就诊,视功能已严重受损,大夫往往回天无力。尤其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眼压正常,早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仍可出现视神经萎缩,视野损害,最后导致失明,更具有隐匿性和欺骗性。

  青光眼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近视、远视、高龄(60岁以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都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建议以上人群定期到医院检查,以排除和早期发现青光眼。青光眼的排查包括裂隙灯、眼底、眼压24小时眼压,超声微生物显微镜(UBM),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

  青光眼治疗贵在早发现、早诊断

  青光眼是一类对视功能危害极大的眼病,预防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保证我们在有生之年保留有用的视力,保证生活质量。

   青光眼患者需要终生复查。一般来说,40岁以前,建议每2——4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40——54岁,建议每1——3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54——64岁,每1-2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64岁以后,每6个月——1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

   有高危因素患者,35岁以后,每1——2年做一次青光眼排查 。如果到医院检查,大夫怀疑您是可疑青光眼,一般要求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连续观测3——5年,方能排除青光眼,个别患者需要连续观察10年。

  高眼压症也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

  还有一种情况是,患者眼压高于21mmHg,但没有出现青光眼眼底改变和视野改变,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高眼压症。高眼压症也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需要到医院长期追踪观察。对于成年人,如果眼压高于24 mmHg,角膜厚度小于550 um ,建议局部点降眼压药物治疗,并到医院定期复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2015年青光眼宣传周:眼压值正常不等于未得青光眼

2015年3月9日至3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青光眼周,各国的青光眼专家都会跟患者举行一系列的活动。今年世界青光眼周的主题是:“重视早期筛查,减少视功能损害”。为迎接今年世界青光眼周,使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青光眼这一高致盲性眼病,加强青光眼防治知识的教育和普及,39健康网特意请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专家为大家详谈青光眼。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