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马长生:导管消融可作为房颤一线治疗手段

2012-10-13 14:51:34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自1999年国内首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开展以来,13年间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注册研究结果显示,10年间我国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病例数快速增加,高龄、持续性房颤、合并基础疾病及左房内径增大的患者比例逐年升高。

  “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国内领先的中心由经验丰富的术者进行导管消融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这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在第二十三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上对39健康网编辑表示的。

mcs

图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

  据马长生介绍,所谓房颤,是指正常人的心脏能够有力地收缩,而有些人由于心肌持续放电,原本有力的收缩变成了无力的颤动,这就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在所有的心血管疾病中,房颤的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冠心病,位居第三。据胡大一教授等调查发现,我国房颤患病率为0.66%,总患病人数超过600万,居全球首位。房颤患者较正常人群卒中发生率升高5倍,心力衰竭发生率升高3倍,且住院率和死亡率均升高。

  当前我国华法林应用率不足10%,即使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的患者,华法林使用率也仅20%。抗栓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是房颤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华法林虽能显著降低卒中风险,但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严重不足。

  一系列研究表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预防房颤卒中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且不增加大出血风险。新型抗凝药为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相信房颤卒中预防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导管消融可作为阵发性房颤患者一线治疗手段

  同时,荟萃分析结果提示,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导管消融组在1年随访期间房颤复发风险降低65%。马长生表示,Cappato等对全球房颤导管消融的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同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成功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则进一步降低。

  随着对房颤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大量导管消融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房颤导管消融适应证在不断扩展和更新。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0年房颤指南推荐,对于无或伴轻微心脏病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考虑到导管消融的有效性和有经验医生进行导管消融相对安全,导管消融可以是经过选择的患者的初始治疗。

  今年ESC进一步更新房颤指南,将一线治疗的推荐级别从Ⅱb提高到Ⅱa。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律学会(ACCF/AHA/HRS)2011指南中虽未强调一线治疗的问题,但亦将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推荐级别从Ⅱa提高到Ⅰ级,并在导管消融适用范围方面较2006版指南有所扩展,即对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是合理的(证据等级A),对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可能是合理的(证据等级A)。

  另外,与2007年房颤导管消融专家共识相比,2012年共识中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亦进一步提高。共识指出:对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治疗无效、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推荐行导管消融,对AAD治疗无效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亦合理。该共识进一步指出,导管消融可作为部分阵发性房颤的初始治疗,确定了其一线治疗的地位。

  AAD治疗房颤疗效目前仍不满意,即便是近期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新型AAD决奈达隆、维纳卡兰等亦未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房颤药物治疗的现状。一系列导管消融与AAD对照的临床研究促进了导管消融在房颤治疗中地位的提升,这些研究无一例外证实导管消融相对于AAD在维持窦性心律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优越性。鉴于此,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国内领先的中心由经验丰富的术者进行导管消融可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国内导管消融治疗现状

  马长生表示,自1999年国内首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开展以来,13年间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注册研究结果显示,10年间我国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病例数快速增加,高龄、持续性房颤、合并基础疾病及左房内径增大的患者比例逐年升高。

  尽管房颤导管消融操作较复杂,学习曲线相对较长,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推广普及,我国能独立完成该技术的医生越来越多,一般较大中心均具备经验丰富的术者。2011年,我国完成导管消融约1.5万例,预计今年可达2万例。到2020年,有望突破10万例,可以说,房颤导管消融已经进入室上性心动过速时代。

  房颤导管消融的主要挑战仍是如何避免包括严重肺静脉狭窄、心脏压塞、食道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马长生向39健康网编辑表示,今后数年间,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还将呈继续增长态势,心血管病的高峰将延续二三十年,也就是说心血管病真正下降的“拐点”还很漫长。“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拐点’早点到来。”马长生常说,他已经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领域奋斗了二十年,“未来十年要定出更高的目标:我要全力以赴带领团队做好研究工作,力争将我国房颤治疗和研究的水平推进到国际领先地位。”

(责任编辑:王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马长生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脏内科

马长生,男,1963年11月生,河南上蔡人。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JCE、Europace、JICE、 CMJ等国内外30余种学术期刊的编委。

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临床实效研究,擅长心房颤动和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在国内最早开展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曾协助国内200余家医院开展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培养了大批介入治疗专业人才。发表论文730篇(其中SCI收录101篇),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介入心脏病学》、《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图谱》和《心脏病学实践》等著作在国内有广泛影响。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国家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办公室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主任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心律分会介入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