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广西平南制药厂的全国总代理,他先取得制药厂总经销商的合法的身份,然后借这个合法身份所提供的各种便利,比如说拿到合法的批文,许可证等来打广告搞义诊,并且在全国多个省市建立了一个系统的销售网络。李东打着真药的招牌来卖假药。轻易地就骗过了药品生产环节的药厂。也骗过了药品销售环节的药店。制造了震惊医药行业的假糖脂宁胶囊致死案。
段靖宁:原为广东永康药业有限公司荣康注射液全国销售负责人。被辞退后利用曾有的特殊身份,于2005年3至4月间,从身份不明的人处购买了来历不明的“新鱼腥草互钠注射液”18件,每件2000支,并分别以每支3.5和3.4元的价格卖给他人,得款12.3万元。后来,该批药物分别流入广东惠州、福建和广西。这就是著名的“鱼腥草假药案”。
假糖脂宁胶囊致死、“齐二药事件”、“石四药事件”、“鱼腥草事件”、“欣弗事件”、“佰易事件”,接二连三的药品安全问题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所有这些都在拷问着我们一个问题,何以在我国药品监管如此严格之下,这么简单的作案手法却可以屡屡成功?
药品条形码:可知药品从哪来,中间处理完善否
整个药监体系覆盖了审批、生产到药店,监管不可谓不严、力度亦不可谓不大。但药品在流通环节的监管却成了药品监管的一个盲点。而这也是假药缘何可以频频通过正当途径大摇大摆的进入消费者口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供应体系的全过程尤其需要运用一种先进的手段进行监测,实现科学管理确保用药安全。一旦药品在研发或生产过程存在纰漏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此时就需要对这些进入流通领域的药品进行追溯,直至全部召回。使用条形码建立药品全程追溯系统,可以提供药品供应链中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可靠联系,确保到达药房货架或消费者手中的药品来源清晰,并可追溯到最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通过该系统,可回答用户有关“药品从哪里来,中间处理环节是否完善”等问题,有效监管药品安全。
条形码技术是迄今为止在自动识别、自动数据采集中应用最普遍、最经济的一种信息标识技术,很多国家基于用药安全,都在不同程度地实施药品条形码化管理。美国曾因药品条形码管理不完善,误用药品的事故频发,于2004年2月美国 FDA制订政策,要求药品制造商在药品上使用条形码标签,药品供应商发往医院的所有药品必须使用条形码标签。
曝!药品条形码可基本杜绝假药 但在我国几乎未发挥作用
早在2004年2月,FDA就制定政策,要求药品制造商在药品上使用条形码标签。很快很多药品就开始使用条形码,里面含有美国药品编码,这个编码是唯一的,可以用来鉴别药品的真伪。医疗事故中最常见的就是错误用药。1999年美国国家医药学术研究机构的研究表明,美国每年因为错误用药大约要付出7000个生命的代价。据专家透露,在医院里如果条形码系统安装了之后,可以避免80%~90%的医疗事故。 同时为药品贴上其唯一标签也可避免假糖脂宁胶囊致死、“齐二药事件”、“石四药事件”、“鱼腥草事件”、“欣弗事件”、“佰易事件”等假药流通到消费者的手里却没人发觉的悲剧。
也因此2005年10月1日中国就开始实施《商品条形码管理办法》。该《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销售者进货时,应当查验与商品条形码对应的《系统成员证书》或同等效力的证明文件”;第二十八条规定:“厂家识别代码(商品条形码)有效期为两年”;第三十五条规定:“经销的商品印有未经核准注册、备案或伪造的商品条形码的,责令其改正,处1万元以下罚款”。
但是我国使用药品条形码(Bar Code for Drugs ,BCD) 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BCD 基本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据39健康网记者在广东、济南、湖南的各药店的调查中得知,所有的药店都没有使用药品条形码。笔者也去公司附近的某著名连锁药店查看了20种药品的条形码,其中没有条形码的有6种。剩下的14种药品条形码的大小只有5种是相同的。条形码的印刷位置也不一样,有的印刷的侧面,有的印刷在底部。即便是刻意寻找,很多也很难发现。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众多药店均未使用该系统。是因为药店管理者的无知,不知道该政策?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据笔者在药店了解到,很多药店的管理者都知道有这样一条规定,但是他们普遍认为“目前在药店使用这套系统并不现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绝对和药店无关。”
“一药多名”阻碍了药品条形码的实行
据笔者了解到,我国在1989年已成立了物品编码中心,到2004年统计我国已有70%医药产品制造业加入了商品条形码系统并开始在医药产品上使用商品条形码。虽然我国药品使用条形码(Bar Code for Drugs,BCD)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药品使用条形码的几率为58.8 %,远远低于食品、日用品;处方药品的条形码使用率更低,不到40%。
与此同时,医药条形码不合格较多。我国的医药条形码的不合格率为6%左右,而普通商品的条形码不合格率为2%~3%,其中编码唯一性、条形码的统一规格及印刷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一药多名”现象(特别是处方药)是造成目前我国药品行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条形码标准出台的最大原因之一。
药品生产企业为了管理方便,通常采用自定义的条形码,并粘贴在包装上。而非处方药品和保健药品主要在零售药店、超市销售,这些地方都配有条形码扫描机,使用条形码能使收银员更加准确、方便、快捷。处方药只能在药店的专柜及医疗机构销售(注射剂只能在医疗机构)使用,而有些药品在单位包装上没有条形码。
因此即使药店引进了条形码系统但是药企不按照规定印刷条形码。那么药店的系统就是废的。也由于牵涉到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各自的利益,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怪圈。药品生产者等着市场同意的形成,医院等着药品销售终端,销售终端又盼着生产者能首先规范使用条形码。在使用药品条形码这一问题上,上下游都在等待对方首先规范。结果就造成了目前几乎没有任何一家药店在规范使用条形码。
药品条形码管理势在必行
药品供应体系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药品制造商、批发商、医院或零售药房以及药品监管单位组成的复杂系统。条形码的应用使药品在每一个流通环节只有唯一的一个编码,可以实现药品从生产源头最终到消费者终端的监管。条形码是目前药品流通领域最科学、先进的监测手段,同时,也是药品供应体系强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对于防止假药的流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回顾本文开头的假糖脂宁胶囊致死案、“鱼腥草假药案”等,如果有药品条形码在药品中的正确完善应用,又怎么可能发生犯罪人利用如此简单的手段就可以制造假药的事件呢?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加强药品条形码管理势在必行。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郎成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