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心脏病MDT,为患者“量身定制”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2018-05-04 20:50:42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5月5日,在第一届哈特瑞姆心脏病多学科专家协作诊疗(MDT)论坛暨慈林医院房颤继教培训启动会上,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近40名专家齐聚浙江慈溪,共同讨论MDT在心脏各亚学科疾病中的推广和应用,并首次提出“心脏病MDT时代”概念。

  很多时候,病人看病常常辗转于多个科室之间,不知道究竟该听哪位专家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诊疗本身不应该靠对错来评判,由于很多信息不畅通,可能会让病人做了重复检查,有些甚至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最重要的是,治疗方案往往未经二次评估,也很少主动纳入其他相关科室医生的意见。

  在医疗体制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是“多学科专家组协作诊疗模式(MDT)”。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化诊疗模式,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逐渐在我国兴起,但多数集中在肿瘤学科,在心脏病领域处于刚刚起步。

  5月5日,在第一届哈特瑞姆心脏病多学科专家协作诊疗(MDT)论坛暨慈林医院房颤继教培训启动会上,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近40名专家齐聚浙江慈溪,共同讨论MDT在心脏各亚学科疾病中的推广和应用,并首次提出“心脏病MDT时代”概念。

  常态化:MDT和专家会诊不同

  多学科专家组协作诊疗(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是指来自多个学科的专家围绕同一病人的某一疾病进行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个性化、连续性、高质量的诊疗方案。

  它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这个概念,即由来自普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科室专家组成工作组,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议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

  很多人以为MDT和会诊是一回事。其实不是,区别在于是否常态化。

  会诊通常是非常态化的,通常专家也是不固定的。但MDT是常态化的,专家组内成员相对固定,大家彼此之间相互熟悉,可以连续、高质量地服务于患者。

  就心脏疾病来说,危险分层实际上是精细的诊断过程,进一步的治疗则更为复杂。这就要求心脏病MDT团队里有心脏内科、心脏外科、心脏麻醉、临床影像、心脏重症、心脏康复等医生以及专业护理和院外随访、管理团队。

  “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打造了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衰、结构性心脏病、难治性高血压五支MDT专家团队,以合作的12家医院为圆心,合作医院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常态化开展MDT。由于没有科室之间的壁垒,没有多余的考虑,我们开展MDT自然而顺畅。专家们分工明确,‘术业有专攻’,利用线上、线下各种方式,共同探讨病情,提供思路和方案。”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创始人、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刘兴鹏说。

  个体化: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医生的专业越分越细,医生的视角也可能有壁垒。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等相同的心脏病,可能会面临药物治疗、内科介入、外科微创等不同的治疗选择,患者常常无法判断。

  而通过心脏病MDT,让患者得到更“精准”的治疗,最终用疗效说话。

  所谓“精准”,并不是固定用某一种国内外领先的高精尖疗法,而是从每一位患者的个性化角度出发。刘兴鹏说,以房颤这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为例,MDT团队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根据不同的房颤类型、合并症、治疗意愿、经济条件等,为他们确定更合适的治疗策略。

  “大多数阵发性房颤、短病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首选治疗是经导管消融(射频或冷冻消融);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严重心房纤维化导管消融效果差、服用抗凝药物有禁忌证以及高出血风险的房颤患者等,推荐使用左心耳封堵术来预防脑卒中;快速心室率伴心衰的房颤患者可以考虑房室结消融+希氏束起搏;为减少血栓风险,若无禁忌症,所有房颤患者都应该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等进行抗凝治疗……”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北京医院施海峰介绍说。

  高质量:主攻疑难、复杂病例

  作为首个践行常态化心脏病MDT诊疗理念的医生集团,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成立三周年以来,为500多例疑难、复杂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更科学的治疗方案。遇到极其疑难复杂的病例,还会向集团国际学术顾问请教,最大程度减少误诊误治。

  2017年4月,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的MDT团队接诊了一名心脏巨大脂肪瘤伴室速患者。27岁的王某确诊为室性心动过速,心脏里还长了一个非常大的脂肪瘤,因为胸闷、头晕症状频繁发作,药物无法控制,他先后在知名医院经历了三次心内科射频消融手术、一次外科开胸手术,但由于肿瘤位置非常“刁钻”,挤着长在了左右心室的中间,几次手术都不理想,辗转多家医院。

  德国汉堡圣乔治医院、国际知名心电生理专家欧阳非凡教授、北京朝阳医院刘兴鹏、上海新华医院梅举、北京安贞医院方冬平、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述峰、卫生部北京医院施海峰、长城医院 哈特瑞姆心脏中心胡福莉、燕达 哈特瑞姆心脏中心主任谭琛、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宋凯澄大夫组成了“豪华”中外专家多学科会诊阵容。最终经过集体会诊研讨,心内外膜联合消融,成功消融终止室速。

  “疑难、复杂心脏疾病将成为未来心脏病MDT主攻的方向,也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核心专家、上海新华医院梅举认为,通过心脏病MDT模式的普及,不仅将促进我国心脏内外科的融合发展,还将促进心血管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打造一体化诊疗服务链,真正让患者受益。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施海峰副主任医师 燕达医院  心律失常中心,心血管内科

施海峰,男,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北京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青委副主任委员,国家介入培训基地起搏与电生理专业指导老师。从事心脏介入治疗工作十余年,2006年曾在德国汉堡学习心电生理,将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回 国,帮助原工作单位上海市胸科医院房颤中心成为亚太地区房颤导管消融手术量最大的电生理中心,2011年作为人才引进到卫生部北京医院,填补了院内独立开 展三维标测下房颤室速消融的空白,完成了40余例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射频消融手术。帮助本院心内科成为国家心律失常的培训基地。独立完成了近5000例 复杂心律失常病例消融(房颤、房扑、房速、室速、疑难室上速等),参编学术专著十余本。其中2009年编著的《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是该领域第一本突出介 绍房颤消融的专业工具书,在业内享有盛誉。受邀在全国20余省市的百余家医院会诊并指导电生理手术。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