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移动医疗没有移动起来,那么,医联体就像一根缺了绳子的项链,串不起来!”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副局长陈开红在首届智慧医疗大会做了这样一个类比,来说明移动医疗最关键的是让好医院好的专家资源“动”起来,来到社区、患者身边。
朝阳区中部、东部、北部、南部4个片区医联体已经全部建成,全区覆盖的医联体正是“移动”专家资源的实践结果。在本次智慧医疗大会上,陈开红表示,移动医联体是最大的医联体,朝阳区在医联体框架下的区域移动医疗救治协同模式,也就是一种新式的急救体系正在推进过程中。
为什么选择急救体系作为移动医疗的切入点呢?陈开红表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于急危救治患者来说,救命是第一位的,他们也是移动医疗最直接的受益者;二是,急危救治患者的前身正是慢病人群,对慢病的干预是降低疾病重症发病率的重要路径,慢病管理归属于社区卫生系统,也是移动医疗的目标之一。
按照规划,该体系的管理者是卫生局三级急救网络质量控制中心,往下包含四个分中心及43个以社区急救站为主体的院前急救站,形成一级资源配置、二级质量控制、三级绩效考核的完整体系。
陈开红介绍,“四个分中心”是按照非典之后形成的“三线四片”管理网格为基础进行划分的,而计划中的社区急救站目前实现了只有19个。“目前朝阳区卫生局与19家医疗机构签订急救绿色通道协议,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华信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安贞医院、朝阳医院、垂杨柳医院为代表的8类63条急救绿色通道。”陈开红说。
与其它急救体系不同的是,该体系包括社区急救,院前急救,急诊急救三大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医疗急救链环。陈开红以社区急救为例强调说,这并不是简单的把站点设在社区或者居民身边,而是将这种救援纳入14项政府公共卫生职能,在人员、绩效考核及编制等方面都实现统一化。
整体来看,这套急救体系注重的是医院与医院,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的沟通与共享。 “如果行业内部的信息化和移动医疗都没有协调好,我们很难将智慧医疗市场化,发挥更大的作用。”陈开红表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