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定调
新医改方案将会陆续推出,试点工作也将随之展开。
陈竺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有关部门将加强组织领导,制订改革配套方案,进一步深化、细化和实化政策措施,积极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业内普遍认为,政策引发的国家宏观经济向好,给医药行业带来了诸多机会。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顾昕预计中国医药市场扩容千亿。首先是政府关注民生问题,扩大了医疗消费市场。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于2002年10月下发13号文件,启动“新农合”,到2007年为止,国务院相继召开了4次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到2006年底,“新农合”的覆盖率已经达到80%;中央决定,从2007年开始,“新农合”制度建设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到2008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据统计,截至2007年6月30日,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到2429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4.87%,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为7.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82.83%。新农合效应导致农村医药市场增长了几百亿元。
与“新农合”崛起的市场相呼应,由于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出台,新一轮GMP认证开始,以及治理商业贿赂、各地推行挂网招标等一系列规范医药市场的政策出台,一些不规范的医药企业纷纷倒闭,市场出现了新的空间。
药企获益
医改是一场全面而且深层次的改革,涉及到全社会的每个人以及业内众多医疗机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在医改的推动下,行业集中度提升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整个医药产业将彻底脱离前期多、小、散乱的格局,加速购并重组,真正涌现出规模化的大型企业和优势的专科药物龙头企业。新医改对医疗市场的扩容和对医药行业的净化作用毋庸置疑。
业界普遍看好的是,一些医药子行业企业群体,因为自身的优势,将从“医改”中直接获得最先、最大的收益。
首先,医药商业龙头企业成为最直接受惠于医改的渠道商。因为无论何种医改方案,商业渠道的扁平化、阳光化是必然的趋势。而且基本药品制度建立后,也离不开商业企业的配送职能。因此,具有规模优势、区位优势和较高运营效率的医药商业企业将是医改的最直接受益者。
其次,生物制药企业成为享受医改和建立创新型国家这双重机遇的新秀。生物制药企业可能是2008年最为业界看好的医药子行业,原因有二:第一,创新是国家政策一直鼓励的重点,而医药板块中生物医药是创新最为活跃的板块,且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较小,存在具有后发优势的可能;第二,生物制药领域的疫苗、血液制品、诊断制剂等都是关系人民健康的必需品,是医改的重点扶持品种。因此,生物制药企业最为外界看好。
再次,创新型化学制药企业将依靠竞争力独享新增市场。由于这些企业产品的创新性特质,可凭借其具有排他性的竞争力,独享相关市场的新增需求量,获益非常明显。
此外,大型中药及品牌OTC生产企业也将是基层市场开拓的最大受益者。在农村和社区医疗体系构建中,政府明确指出要鼓励中药的发展,而中药在一些常见病上也确实有独特的疗效。此外,部分OTC企业因为品牌和渠道优势,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形象,面对基层市场不断崛起的医疗需求,其竞争力也不容小觑。
最后,还有一些上规模的普药生产企业也会受惠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基本用药面将向基层消费市场扩展,随着社区医疗、“新农合”等体系的完善,低端药品的需求将增大,一些基本用药有望重新焕发活力。只是,国家对基本用药的价格实施严格控制,导致相关企业并不能获得高额利润,影响了这部分企业的盈利预期。
收紧并无大碍
有财政专家预计2008年央行可能会非对称加息5~6次。加息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十七大提出“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而居民的储蓄存款利息是最主要的财产性收入之一,提升存款利息符合国家收入政策;另一方面,面对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央行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就是扭转“负利率”,以抑制通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2008年的通胀水平将维持在5%的高位,央行加息空间不小。此外,国内主要银行多数完成上市,治理水平提高,内部约束机制加强。这些都使利率手段得到有效加强,2008年央行将侧重于使用价格型调控手段。
专家预期2008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将适度加快。一方面,美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美元对主要货币贬值的趋势仍将继续;另一方面,2007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速度明显加快,累计升值3.3%。考虑到贸易摩擦压力和国际舆论的压力,预期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8%~10%左右。
相应的,专家预计2008年GDP增速将放缓至10.3%,外需增长明显放缓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飞奔的国民经济再次软着陆。
这种宏观财政政策的紧缩会否影响医药产业在2008年的整体运行呢?业内专家多持否定态度。一方面,从2007年医药企业的半年报来看,尽管全行业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和经营都有所增长,但仍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医药市值大约在5500亿元人民币左右,只占股票总市值的0.3%,远远低于美国市场医药股占8%的市值水平。由此可见,医药行业的盈利能力仍然很低,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但许多制药企业态度仍然乐观。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就认为,中国医药经济在未来一年里会以比较好的态势继续发展。尽管与新兴产业相比发展速度略缓,但医药经济的运行不会产生脱节现象,2008年将比2007年更令人期待,甚至很有可能在2008年进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中。尽管有一些浮躁因素存在,加之有货币紧缩政策与税收政策的影响,但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医药经济的运行更依赖国家医疗卫生宏观政策的推进,以及政府对民生事业的重视。医改的定调,将使健康产业面临新一轮的发展良机。非资金密集型的医药产业受金融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相对其他资金密集型产业如房地产、证券业等,是相对较小的,我们有理由对医药产业保持信心。
核心链接
新医改七项主张
确立公益性质从国情出发,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政府与市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基本医疗2020年覆盖城乡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政府投入兼顾供方需方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卫生投入责任。
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卫生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政府新增卫生投入重点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医疗体系重基层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和每个乡镇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逐步取消以药补医积极推行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公立医院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降低药品价格。采取增加财政补助、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规范收支,加强财务监管。
医疗保障多层次到2008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到所有农村,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减轻个人负担。到2010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镇从业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责任编辑:黄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