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看“地段医”如何治理传染病 小社区大肚量

www.39.net  2008-2-28    
2月24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消息,自今年3月1日起,甲肝疫苗将纳入政府买单的计划免疫范畴。至此,北京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的疫苗达到10种,可预防15种传染病。

  近几十年,北京市在计划免疫规划的保护下,目前传染病的死因顺位已由解放初的第一位下降到了现在的第10位,死因构成也由原来的30%左右下降到了1%。实际担负起北京城市居民及流动人口家庭适龄儿童疫苗接种工作的,主要是社区这一级医疗机构。

  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自己的“管片儿”,“管片儿”按街道再被划成几块,每块都有自己的“地段医”。这群社区医生组成一支走街串巷的医疗队伍,在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着异常积极的作用。

  免疫,出生即开始

  校场胡同一带还是上世纪中期的老样子,七里八弯,一个院里住户不少。像小五条、小九条这样的巷子,堪堪过人而已。

  这,正是宣武区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片儿”。社区中心落户在校场五条,与周遭低矮迂回的平房、杂院对比,它那新装不久的四层楼房显得挺光鲜。

  去年一年,“管片儿”内新生了600多个小孩。新生儿一回家,“地段医”就要上门进行两次访视,同时给每个孩子建立健康档案。孩子最早的免疫起于出生之时,他们要在产房里接受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注射。到1月龄,新生儿将开始在居住地的社区中心进行疫苗接种,9月龄以内每月都要接种1-2支。

  建档、接种、访视、接受咨询、处理不良反应,以一个6岁儿童应该接种的疫苗支数超过20计,这项工作之庞冗繁杂可想而知。

  “尽管每次接种后,我们都会给家长开下次接种的预约条并反复叮嘱,但不少家长还是忘了按时带孩子过来。”广内社区卫生中心的“管片儿”内,每10个孩子就有6个来自外地家庭,这些孩子的父母多做些小买卖,“忙碌得很”,经常顾不上带孩子打疫苗,社区中心预防保健科副科长王静对这种情况颇感无奈:“他们不少人家里没电话,如果到预约时间孩子没来打针,我们就只能上门去催,催一次不管用,跑个七八次是常事。”

  “地段医”的职业病

  在给孩子打疫苗的事务上,虽然“地段医”对家长们总免不了千督促万嘱咐,但近两年免疫的大环境说来还是比以前好了很多。“以前疫苗收费的时候,有些父母无论怎么劝说都不肯掏钱给孩子接种,最后只能大夫自己垫钱打针。”

  按王静的道理,截至2007年底,北京市已连续23年无脊髓灰质野毒病例发生,连续12年无白喉发生,万一“管片儿”里某个孩子因为没打疫苗患上病,全国的目光都会刺向这儿,“那可不成呀”。

  一种疫苗在地区的接种率只有达到70%以上,才能够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达到85%以上,这种作用才会非常有效,所以确保街道内的每个孩子都按时接种,是“地段医”的基本职责。“我们都成了职业病,走大街上,看一个小孩就想冲过去问‘你在哪打针的’、‘有本儿没本儿(即免疫预防接种证,笔者注)’。”王静笑说大家都是这个样儿。

  小社区,大肚量

  负责“管片儿”内适龄儿童的免疫接种,只是社区卫生中心工作内容中的一小部分。

  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六位一体”的工作,即“防、治、保、康、计划生育、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属于“防”的范畴,此外还包括流行病的预防,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等等;“治”是针对患上传染病的病人进行治疗——大夫每日上国家疾控网查看传染病疫情,一发现居住在自己“管片儿”内的患者,就要立即到其家里进行消毒隔离,“治”还包括对精神病人的访视、免费投药及基本医疗等工作;“保”指保健,社区中心下属的卫生服务站长期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和健康促进工作,并且根据住户需要和传染病高发期的特点,举办各类健康讲堂;“康”即康复,一是针对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及生活帮助,二是针对孤寡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目前,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有24位大夫,辖区“管片儿”的常住人口是12万,一除下来,每个人要针对5000人做上述工作,而按相关规定,每2000人口就应该配一个“地段医”。

  按负责区域划分的叫“地段医”,根据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划分,比如针对整个“管片儿”的传染病或精神病,则叫“网头”。

  “听上去工作划分得挺明确,真做起来,碰上什么管什么。”王静笑道,“都说‘贼不走空’,咱也不走空。本来为访视传染病,走着可能看见一个孕妇,就过去追问、建档,走到哪家门口,大爷告诉‘昨晚上旁边那家精神病犯病了’或是‘隔壁好像新住进两小孩,你去看看’,就得马上赶过去。”

  管生不够,还要管死。“管片儿”里曾有这样一家,女儿患精神病和六旬老父相依为命。去年底一个深夜,父亲突然去世,女儿害怕得无所适从,就给“网头儿”打电话,“网头儿”骑着自行车赶到她家里是凌晨3点,陪了一宿第二日又安排殡葬事宜。这位“网头儿”,业已是50多岁的妇人。

  “勇敢”地揭人伤疤

  访视,是“地段医”开展工作最重要的形式,除了如值班等个别时候,他们日日都要下去。

  校场胡同这一片儿有的巷子特别窄,连自行车都不通行,访视就只能靠走着。“地段医”们每天这么来来往往,特别费鞋,所以早些时候,上面还给他们发鞋穿呢。

  “不止要扛累,还要扛骂、扛冷遇。”王静笑谈不易,“有的住户比较警惕,盘问一番不让进门,得拉得下脸敲门。访视传染病或精神病也挺招人嫌,大多人家不愿别人知道自己家里有病人。而做新生儿的死亡访视,最为艰难。”“管片儿”一有意外死亡的新生儿,包括没有出生而夭折的,地段医都要做一次访视。手里拿一张试卷似的纸,上面罗列着几十个关于怀孕前后和孩子死亡因果的问题,“地段医”要做的,就是“勇敢”地揭人伤疤然后填满这张卷子。

  “地段医”的工作职责要求她们有爱心又能“下狠心”,有专业技术又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来支撑。

(责任编辑:郎成林) 

  • 网友评论发表时间
昵称:
内容: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