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新华社访谈山西卫生厅“疑点重重”

2010-03-20 10:53:00
栏目关注:

  值夜班的间隙,浏览了新华网时政频道18日晚21:17:38播发的《还原真相——新华社记者关于“山西疫苗事件”的访谈》 一文,初步有这么几点看法:

  1. 文章说,15名患儿找到了10名,“其余5人按网络上提供的地址寻访,均未找到”。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山西省卫生厅仍未与本报编辑部及本报记者王克勤联系。而本报记者掌握有这些患儿的全部相关资料,包括病历、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

  2. 文章说,“找到的10人中只有1人被鉴定为疫苗接种异常反应,但接种的是一类疫苗,不属于报道中所说的所谓‘高温暴露’期间提供的疫苗”。山西省卫生厅似乎忘记了本报报道当中的另一指证——山西省疾控中心专职司机原江对记者说,“那两年……给全省各地运送疫苗的冷藏车制冷机一直坏着……”(在新华社此篇访谈的下文当中,山西省疾控中心官员承认车曾经坏过,但只说是坏了‘一次’。本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并非如其此,而是冷藏车长期处于制冷机不工作的状态。)

  3. 文章引用山西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翟如芳的话说,“一般来讲,如果疫苗长期在高温条件下保存,对预防疾病的效果会有所降低。”这等于间接地表示“高温疫苗”可以使用。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64条明文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未在规定的冷藏条件下储存、运输疫苗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所储存、运输的疫苗予以销毁。”

  4. 文章的最后,列举了“新华社记者”与“患儿莉莉的奶奶、姑姑”的几段对话。据我向王克勤询问得知,莉莉是随其父母居住,并不跟奶奶、姑姑同住。而且,“莉莉奶奶”面对“新华社记者”时的“表态”,用一位网友的评论说,“专业术语我都看不太懂”。不免令人生疑。

  5. 这篇访谈文章没有署名,仅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出现。文章在短短两天之内推出,冠以“还原真相”的大标题,却几乎通篇都是事件的主要当事方——山西省卫生当局的一面之词。究竟是在“还原”真相还是在“遮掩”真相?

  6. 这篇访谈回避了本报所披露的官商合谋垄断疫苗市场、华卫公司没有疫苗经营资质等核心问题,有避重就轻、混淆视听之嫌。

  7. 山西省卫生厅在这篇访谈中的“调查结论”,仍是引用前几年该省专家所作的“鉴定结果”。读者、网友心明眼亮,对此多有议论,我就不必多说了。

  刚刚发现,几乎与上面所说的这篇访谈文章同时,新华网于18日21:16:34挂出了另一篇文章《山西紧急进行全面检查 没有发现“高温暴露”疫苗致残者》。此文倒是有记者署名——刘翔霄,文章内容像是那篇访谈文章的简编版。将此文与访谈文章对比,有一处细节耐人寻味:此文写道,“记者通过疾控部门联系报道中涉及的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南陈乡善村死亡儿童刘紫阳的父亲,被告知刘父不愿意再接受媒体采访”;而在访谈文章中,却说“据患儿家长刘云斌反映……”。据本报所知,刘云斌正是患儿刘紫阳的父亲。


  还有更蹊跷的事情: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他看到新华网山西频道上有新华社记者对山西省卫生厅人士的访谈实录,还有访谈的现场照片。“文字实录”显示的时间是从[2010-03-18 22:54:52]开始,到[2010-03-18 23:11:29]结束。这篇“实录”所记录的提问、回答,竟与一个多小时之前[21:17:38]新华时政频道的那篇访谈稿一模一样!难道记者和这几位官员是在拿着“脚本”做访谈吗?

(责任编辑:林文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