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市面上保健品种类繁多,就保健品来说我们该不该吃?应该怎么吃?大多数市民在服用保健品前都未征求过医生.到底保健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能否起到一定作用,还是来看看专家的观点。
天然维生素
营养专家观点1:
中国人最普遍缺钙和B族维生素
专家指出,服用保健品关键要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此,作为营养科医生,他们面对前来咨询的市民一般会先详细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并由此分析出他们可能缺乏的营养成分,再给出补充的建议。根据潘丹峰的临床经验,中国人最普遍缺乏的营养素是钙和B族维生素。前者是因为中国人的奶制品吃得比较少,后者则是因为现代人饮食中细粮吃得多,粗粮吃得少。针对这些情况,中国人适当补充钙质和B族维生素一般不会有错。
相反,如果身体没有相应的需求而一股脑乱吃保健品,摄入了超出生理需要的营养素,就可能出现过量、中毒的情况。例如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会出现疲倦不适、嗜睡、皮肤干燥瘙痒、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骨和关节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表现;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D会引起高钙血症,出现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心律紊乱、软组织钙化及肾脏损害等;蛋白质过量摄入,则会增加肝肾负荷。
营养专家观点2:
中国女性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E
维生素E因其美容功效很受爱美女士的青睐。但按照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维生素E的摄入量普遍较高,维生素E缺乏症非常罕见。如果没有脂肪吸收障碍,膳食中提供的维生素E已基本能满足正常的人体需要。而过量服用维生素E会增加出血,如脑出血的危险性。
营养专家观点3:
保健品难以媲美天然食品
专家忠告市民:“天然食品永远是摄入营养素的首选途径。”她表示,再昂贵、成分再复杂的膳食补充剂都比不上天然食物中所含的营养。例如维生素,虽然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化学合成维生素在成分上与天然维生素没有差异,但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维生素往往含有人工合成维生素中所没有的物质。例如合成维生素C一般只含有抗坏血酸,但存在于玫瑰果实中的天然维生素C还含有维生素P,能够提高维生素C的效用。天然维生素E中也不止“a-生育酚”一种成分,而是含有全部的生育酚,能产生更大的效用。
“不仅如此,天然食物中还有很多人类根本还未发现的活性成分,它们之间到底有怎么样的协同作用,目前医学界还没完全搞清楚。所以,依靠人工合成的各类维生素、矿物质,无论技术多高明,其作用始终难与天然食物媲美。”专家说。
营养专家观点4:
饮食均衡无需额外补充保健品
专家还补充道:“其实,只要能够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膳食宝塔来安排一日三餐,摄入的营养已经基本可以满足日常需求。”
根据不久前发布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正常成年人每天推荐的食物为:油脂类 25克,奶类及奶制品100克,豆类及豆制品50克,畜禽肉类50克至10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克至50克,蔬菜类400克至500克,水果类 100克至200克,谷类300克至500克。“市民可对照一下上面这些标准,如果都够了,真的就不需要吃什么保健品。”专家说。
营养专家观点5:
治病要吃药而不是吃保健品
很多人相信“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因此宁愿花大量的金钱买保健品,也不肯遵照医嘱吃药。但实际上,保健品的剂量属于生理剂量,只能满足人体日常所需;而对于病人来说,他对某种营养素的需求则必须达到药理剂量才能起治疗作用。例如铁,用于日常保健的生理剂量只需十几毫克,但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理剂量却可以达到200毫克。
不仅如此,目前市场上还有一些保健品打着“纯天然”的旗号,实际上为了达到效果却添加了西药。据了解,目前一些宣称纯中药的治疗糖尿病药品或保健品实际上添加了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吡嗪等降糖西药成分。这3种药物的作用强度很大,患者如果长期大量服用这些添加了西药的保健药品,最终会造成病人低血糖或肾病,甚至导致死亡。
营养学家:“没有一种保健品比得上天然食品”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王俊淮)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每天一粒维生素,没有保险不发愁。”意思是说每天补充维生素能强身健体和预防疾病,自然就不需要买医疗保险了。然而,一些美国科学家最近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现在得出上述结论还为时过早。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