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事得让人心酸

心底向往小小幸福
见到陌生人,王博警惕性很高,乌黑的眼睛小心地观察着。她身上穿着的旧毛衣是邻居给的,脚上是一双特大号的塑料拖鞋,脚尖冻得缩在一起。与记者熟识后,她突然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我能上学吗?”
年前父母就离她而去
有时一天吃不上一顿饭
被送到亲戚家又被送回
1999年,王博在金钱村出生。邻居们说,她父母都是外地过来的,那时也就20岁出头,没有正式工作,靠打零工挣钱,孩子生下来就没有落户。王博3岁那年,妈妈把她送到附近托儿所办了长托,之后就再也没回来,此后不久爸爸也离开了家,说是去打工,这一去就没了影儿。王博开始跟爷爷在一起生活,爷爷白天出去打工,没时间管她,王博就到市场里流浪,有时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
“先往锅里放油,然后放葱花,再放点酱……”王博迅速说出几道家常菜的做法,洗衣、做饭、生炉子,8岁的她都不在话下。这些活儿,她都是在2004年爷爷去世后学会的。爷爷把她留给大伯,大伯把她送到一个亲戚家里寄养,不久又被送了回来。王博多数时间都住大伯家,偶尔住在商户家。
下大雨摔进沟里差点淹死
没有爸妈在身边,王博成了家人的负担。很多人都说,王博的爷爷和大伯都没钱,不想管这个孩子,也没法管,所以孩子才在市场里流浪。王博说,有一次她一天没吃饭,下午实在忍不住了,在别人家门前看见有人扔了半张饼,就捡起来吃了。商户们说,这孩子可怜,夏天时半夜都不回家,有时就在外面睡。“有一次下大雨,她摔进外面的沟里,差一点没被淹死。冬天她也没棉衣穿,只有几件单衣。”“她小时候只要一看到警察就哭,拽着人家的衣服问能不能帮她找妈妈。”当时,商户们都忍不住跟着掉眼泪。
生活拮据却免费供女孩吃穿
她竟一口气说出了10个恩人
市场里最小的商贩
也许是因为这些经历,王博比同龄孩子成熟很多。市场里的人都说王博懂事,还有骨气,不管多饿都不主动向别人要吃的。时间久了,王博渐渐与商户们熟识起来,并给商户们帮忙,她也算是市场里最小的商贩。
王博记不住商户们的名字,用“水果家”、“熟食家”、“调料家”等代替。她说:“我给‘调料家’打水,他们就给我吃的。”起初,王博帮人看摊、递方便袋,现在她已经会算账了。
这里有条不成文的规矩
金钱村的人大多都不富裕,小白桥市场的商贩们生活也很拮据,有人要还债,有人要供孩子上学,大多数人都在简陋的棚子里卖廉价商品或蔬菜、水果。即使是这样,他们对王博却从来都没吝啬过。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只要是王博需要的,大家都想办法给她弄到。管片民警都说,没有市场里这些人,王博可能早就饿死了。
小白桥市场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王博头发长了就去理发店;衣服坏了就去干洗店;没水果吃了就去水果店。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