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北京市医改办规定,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按照收费标准,医保定额支付每人次40元,医保患者每人次个人支付标准为:普通门诊2元,副主任医师20元,主任医师40元,知名专家门诊60元。
官方称此举措能消除医院和医生靠出售药品营利的途径,激励他们通过提高医术技能争取更高医事服务费收入。然而,本质分析,这种改革只是看起来很美,它既没有改变医生的处方模式,也没有触及药品的流通方式,唯一作用,可能只是降低了药品的“单价”。
如果只是因为15%的药品加成,是不足以让人们哀叹药价过高的,数据显示,全国许多医院的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高达四成以上,一些中小型医院更高达七八成;药品价格可能只有几块钱,在医院的售价却翻了数十倍。药价膨胀的真正根源应该是“药品利益链”,因此,废除15%这一环并不够。
取消15%加成 降低了“药价” 但看病依然贵
取消15%药品加成提高医务费是正确方向 但单降药品单价还不够
北京公布取消15%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增设医事服务费后,有人担心检查费等会成为新的造成看病贵的漏洞,北京则表态下一步会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仿佛药价降低已只是时间问题。然而,首先必须确定的是,取消15%药品加成真能降低药价吗?这要看降低的是哪种“药价”。取消了15%的加成,药品单价自然降低了,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患者看病时复出的总的药价会不会降低,就很难预料。这种改革不能排除有医生会进一步加大处方的可能,病患就医的总开销甚至单是总的药品开销一环,都可能不降反升。
目前医生的挂号费太低,专家挂号也只收7元,不但收入与身份不符,还会影响医生的地位感。如果将医事服务费提升到足够高的程度,医生将不需要再开大处方来谋取回扣提高收入,虽然有人会觉得这样病患的实际支出降低不了多少,但至少可以避免药物滥用,总体而言,提高医务费是个正确方向。
医生和医院收益并未实质性改善 消除不了吃回扣及大处方
但在北京实施的取消药品15%加成的改革,能否真正让医生和患者满意?恐怕都不能。按北京市规定,即公立医院的就诊费用将由目前的5元、7元、9元、14元,变为42元、60元、80元、100元,医保患者可享40元报销。官方称取消了药品加成,即取消了医院靠卖药营利这条线。
然而,众所周知,取消药品加成,只是取消了医院靠卖药营利的“正常渠道”,而药品供应商的返利,即所谓的“回扣”,才是医生开高价药大处方的真正动力。取消15%的加价对医生开药并没有太多影响,那部分收入本就给医院的,而医院在取消加成之后,依然可能会多卖高价药获得更多返利,廉价药仍然可能因廉价从市场消失。
有关部门只为换一个“改革颇有成就”?
医改的目的是调整医疗关系,衡量的标准应该是医院、医生和患者是否满意。此次北京试点的医事服务费改革成果如何,还有待实践证明。但从理论上说,无论是医生、医院收入,抑或病患支出方面,其作用都不甚明显,无法改变看病贵的难题,更别说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那么,这个号称公立医院改革推行3年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力度最大的举措的政策,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恐怕是有关部门的“政绩”。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官方将会发布数据称此次改革让百姓看病吃药少花几百亿。就正如之前药品集中招标政策后宣称药价平均下降20%-50%,但人们依然感觉药贵。
(责任编辑:陈韶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