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为什么非法皮革制作工业明胶生意生命力如此顽强?有关部门、当地政府本应该给公众一个回答,应该有人对非法明胶产业的“兴旺发达”承担责任。但“皮革明胶”的食品污染链到底有多长,都流向了哪里?政府真能给人们一个准确答案吗……
药监局长监督成空话 药都不安全还有什么安全
在2012年新年,时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2月份已被免职)曾作新年寄语,承诺会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遗憾的是,不到半年,邵局长的豪言壮语已经被无情击破。如果说之前的“螺旋藻铅超标”还能用误用标准来做解释的话,此次胶囊铬超标已经足够暴露食品、药品产业链的问题。从皮革明胶的制造,到药用胶囊的生产,再到制药企业检测形同虚设。
药品治病变成致病有多可怕?牛奶三聚氰胺主要限于牛奶畜禽产业,人们可以选择不喝,但药品的皮革明胶则不同,这触及了本该最安全的药品,本该使用最高规格原料的药品,本来应该用来治病的药品,却会致病,这对民众健康危害之大,任何一种非法添加剂都难以望其项背。遗憾的是,大多数发现问题的是媒体,而不是监管的部门。监管者常在问题出现被聚焦时出面,收钱罚款,而待事态平息后,“黑产业链”又再死灰复燃。
监督可能催生更大黑幕
每次出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政府监管”问题。然而,这忽略了另一个严酷的现实——监管部门缺乏监管时,监管就成了监守自盗,只有靠第三方加消费者监督,才能真正避免被“收买”。
此前,螺旋藻铅超标与否的争议,曾牵出药监局涉嫌被相关企业“公关”的曝料。经济学家郑旭光指出:“最可悲的是,大众与媒体相信只有政府管制才能带来食品安全,一有类似食品安全问题就‘问责’政府,于是政府只好假装自己真能管出个‘食品安全’。”铅笔经济研究社成员李子暘则说:“什么是政府监督?一群和被监督者熟识,自身又没有利润作为激励、手持铁饭碗的人。还有比这种监督更差劲的监督方式吗?市场竞争,让自担盈亏的消费者自己来监督,才是最好的监督方式。 ”
地方为GDP 甚至包庇出事企业
在本次的工业明胶胶囊事件中,据新浪新闻报道,15日中午一辆满载白色袋子的车辆还从河北供货商生产基地开出,然而,当15时警方赶到时,厂房突然莫名起火,票据和电脑被烧毁。这一“巧合”现象相当的意味深长……
各地常默认、支持、甚至包庇本地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的企业,主要目的是为了GDP(国民生产总值),或者还有“好处费”。各地太重视GDP,也会忽视其他经济和社会目标,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甚至无视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
(责任编辑:陈韶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