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rs for Progress 是隶属于美国家庭医师学会基金会 (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 Foundation) 并与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共同开展的一项国际项目。其项目开发中心位在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的吉林斯国际公共卫生学院 (Gillings School of Global Public Health, 全美排名前三的公卫学院) 。成立於2006年, 在全球部主任Edwin B. Fisher教授领导下, 致力于在世界各地提倡将同伴支持 (Peer Support) 纳入卫生保健、健康照护和疾病预防的重要策略之一。
糖尿病患者需要”同伴”来获取持续性支持
持续性支持 (Ongoing Support)帮助人们落实并长期维持健康的重要关键。而人类自古以来就知道通过同伴间的支持, 特别是“过来人”的经验里,来获得生活上所需的帮助。
同样的, 若糖尿病对于患者的影响是一生之久,那么他们所需要行为改变,心理情感和社会支持也必须是持续的并能深入到其生活每个层面。研究发现单靠教育和咨询是不够的,很多时候效果在6个月后逐渐消失; 而大多患者亦反映需要持续性自我照护支持 (Diabetes Self Management Support)的协助,这正是有着类似经历的同伴(Peers)可以发挥功效之处!
项目全球重点工作
世界各地有数以千计的机构及团体, 通过同伴支持的概念帮助了许多在身心上有需要的人。这当中也不乏一些糖尿病人互助计划, 帮助患者有效地在日常生活中获良好的照护,落实自我管理。尽管如此,许多机构往往是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进行。碍于资源限制,实施方法和结果无法得到广泛评价;而项目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所需工具等也缺少整合和提升质量的平台与机制。 因此也造成对于可向决策者建议的目前最先进的干预模式无法达成共识。恶性循环下,不仅项目经费仍旧短缺,也无可靠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平台,供相关人员机构间互相学习和帮助。
看到这样的需要,Peers for Progress决心致力促进和提升同伴支持相关项目的发展。为达成此目标,有三大重点工作:
扩充科学论据:Peers for Progress 研究着重于扩充对同伴支持的科学论据及其对健康的贡献。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全球六大洲的9个国家资助了14项糖尿病同伴支持研究计划,当中包括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糖尿病科主任,Juliana Chan,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Mbanya主席所做的一些研究。
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平台: Peers for Progress通过建立交流网络和远距资源开发 ( www.peersforprogress.org),协助汇总世界各地经验及材料, 也帮助专家间彼此联结,互相学习,提升项目质量。另通过与学会和具影响力的大型组织合作,来提供技术支持,如培训、项目管理咨询和教材适宜技术提升。
倡议:通过评论文章、论证报告和协作网络,在各国和各地区倡导将同伴支持项目纳入常规卫生保健系统及政策里。
什么是同伴支持 ( Peer Support)
同伴支持在此特别指的是对于某种疾病,或是特殊身体状况有切身体验的人,彼此之间提供实质的帮助以及社会与情感方面的支持。因为地区与文化的差异,卫生保健资源多寡和系统分歧,以及个人健康状况上所面临的挑战都很不同,能发展出来的模式也很多元。而提供同伴支持的人,以糖尿病为例, 他们本身是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患者家属或是看护。然而,在有些地方, 因情况所需, 也会由本身非患者, 但对社区卫教及宣传工作有热诚的社区居民来担任。
从实践的角度, 是可以用有效的同伴支持所具备的主要功能为框架:
1、帮助患者在个人日常生活中落实自我管理行为,例如: 健康饮食,运动锻炼, 压力管理,服用药物等。
2、提供社交和情感方面的支持,例如:鼓励使用自我管理的技巧, 给与安慰, 协助抒发压力。
3、鼓励在适当的时候寻求专业医护人员和社区资源的协助, 这也包括鼓励患者定期检查,或是回诊追踪,询问疾病相关知识。
4、提供弹性化的持续性支持。
从科学证据来看同伴支持的效益
Peers for Progress资助的14项与糖尿病相关的研究计画,大多已完成,正在进行分析。 但值得一提的是Peers for Progress与其中4项研究计划在2012年1月美国着名医生经济学期刊, Health Affairs (Vol.31, No.1), 共同发表一篇糖尿病同伴支持文章, 结果简述如下:
在喀麦隆,由受训过的患者带领每月的小组聚会,定期居家访视,和举办其他支持活动, 受惠病患的病患的体脂肪健康指数(BMI)、血压、饮食、运动都有显着进步。而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从9.6% 降到6.7%
在泰国同伴支持政策已从1978年以村庄健康志愿者(Village Health Volunteers)呈现,现证明可以将糖尿病管理中的同伴支持与其原有的活动相结合, 协助落实糖尿病管理技巧, 提供居家访视和糖尿病筛检等服务。计划结果发现病患的体脂肪健康指数、运动、饮食行为、糖化血红蛋白和生活质量都有改善。
在南非与在乌干达的计划, 在研究结束后2年,参加的患者和社区诊所仍自发地持续支持相关。
而在罗伯特伍德强森基金会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案1,2(Robert Wood Johnson Foundation’s Diabetes Initiative), 在美国丹佛3和在佛蒙特州4 以及Peers for Progress 14 项初步分析结果都发现同伴支持能强化社区和医疗资源的联结,带来更好的医疗成效,减少住院和急诊相关费用。
Peers for Progress 在中国发展境况
Peers for Progress在2009 年透过14项研究计划和学术交流 在香港和安徽开始探索适合中国人的同伴支持模式。今年在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教育所 所长仲学锋博士以及东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中华糖尿病学会教育与管理学副组长孙子林教授的协助下, 通过国际交流论坛和技术支持的模式,在中国推广同伴支持的运用以及协助提升项目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2012 年2月在北京召开Peers for Progress" 同伴支持项目之中国网络--龙年论坛“。会议邀请了来自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西太平洋区主席(IDF-WPR),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香港中文大学/亚洲糖尿病基金会、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行为医学学会(CSBM)及部分省市公共卫生、医院和社区的的糖尿病和慢病防控的领导和专家介绍国内外运用同伴支持策略在糖尿病预防和控制方面已取得的经验,讨论国内目前开展相关研究和项目的需求及如何结合各领域资源更进一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法,模式与教材。
“中国不缺同伴支持,但需要有系统管理、高质量的同伴支持”
如同其他国家地区的情况, 中国已有运用同伴支持策略来帮助了许多在身心上有需要的人, 例如生产互助组、赤脚医生等。 而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方面,小组教育、患者沙龙等教育模式也都是建立在同伴支持的概念上。然而, 从过去几年Peers for Progress 的工作发现, 中国现阶段需要突破的是如何有效运用同伴支持策略帮助患者将知识转为行动,协助医院诊所将照护带入社区,将社会对糖尿病教育的投入通过支持变成生命影响生命。这不但要探索形式也需要探索卫生系统管理模式,建立项目能力建设机制, 并中找到适合国人的相关材料与工具。
也是基于这样的概念,Peers for Progress 近两年协助东南大学中大医院的南京和全国多中心Peer Leader 项目的开展并在2012年底合办第一次对外的项目人员培训班,今年开始与协和医院陈伟教授所领导的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合作对于其朋伴项目的启动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积极策划在上海通过与由贾伟平院长所领导的第六人民医院合作来探索如何将同伴支持纳入社区-医院一体化的慢病防治和管理模式里。
中国政府正在着力加强慢病预防和控制和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的建设,而各界对于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关注和资源投入。在这样良好的卫生保健系统框架,在中国探索和推展高质量的同伴支持时机成熟!Peers for Progress 期待带着全球的实践经验,在健康行为、心理领域的专业,并结合本身家医/全科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资源, 通过与国内政府、卫生组织、大学和非政府组织等近一步合作和技术支持的途径,打造为中国人”量身定做”的糖尿病同伴支持推广和管理模式, 并协助将探索好的经验与西太平洋区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fenxiang1,成为其参考学习的典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妊娠糖尿病是女性高危妊娠的一个十分危险的风险因素,其对孕妈妈和胎儿的健康有着非常巨大的不良影响。据国内研究报告指出,我国至少10%的孕妇会发生妊娠糖尿病,更有研究显示如按照2011年年底修订的国内妊娠糖尿病新诊断标准统计,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更可高达18%。专家普遍认为,妊娠糖尿病如此高的发病率很大程度上与国人在孕期不正确的营养饮食观念有关。那么在饮食营养方面如何做才能比较好地控制血糖,保护好孕妈妈和胎儿的健康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