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选择从医,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和追求,但一定离不开“救死扶伤”的本心,不论是在哪一科室工作看到患者因为自己的诊治重新恢复健康的那一刻,每位医生都能读懂这份职业的意义。在眼科并不常见生死,但是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它的健康却决定了我们清晰的未来。这次,蔡司公司为大家邀请到了辽宁爱尔白内障科主任周衍文教授让他为我们分享一下患者如何通过蔡司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来解决白内障和老花眼问题。
将心比心,师风传承真诚为患者
医疗技术的应用极其关键的就是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良好、有效的患者沟通也是达成视觉提升的重要一环。从医多年我始终认为“真诚”是对待患者的极.好方式,老百姓评价一个医生并不是看学术文章数量、手术可以做多快、操作是不是优.秀等标准,而是开始接触所感受的可信度,从关心家人一样的出发点想患者所想。
此外,另一个患者沟通的关键在于通俗易懂。近几年我很明显感受到中老年人群,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增多,白内障、老花眼等困扰逐年攀升,加之数字化生活普及老年人用眼场景也与以往不同,需要更加品质、高清视觉支持追求多样生活。那么我们在为他们解释、介绍疾病诊疗方式的时候就需要从他们的理解角度出发,避免讳疾忌医。
此前,有一位德国患者想摆脱眼镜而尝试三焦点人工晶体,就医前做了很多功课。但他的眼部和传统的欧洲人不同,有青光眼的倾向,我也基于以往经验告诉他如果不先处理这个问题就会真的发展成青光眼,更别提解决其他眼病。后来他表示之所以决定找我治疗就是因为在沟通中帮助他客观分析了问题,并不是为了完成某一指标,而是结合病情给到建议。
和患者将心比心的沟通是一种师风传承,这源于我成长过程中两位恩师的教导。其中一位是我之前的主任,她给患者看病时从不着急,也从来不想到点了不能看病要去吃饭,对待每一位患者都非常认真,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就像她所说“一个良好的态度可以弥补技术不足,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这也是我对团队的要求。
提升自信,创新让视觉延展人生价值
现在的中老年人观念与以往发生了巨大转变,据权.威机构调查至少有46%以上的中老年人都不愿意戴老花镜,渴望脱离“身未老,眼先衰”的状态。他们接受过教育、阅历丰富,在社会上担任着各种职务对人生的期望值也更高,不满足于日常生活自理等基本需要,而是追求阅读、社交以及自驾、钓鱼、旅游等业余活动。此外,白内障和老花眼发病趋向年轻化,治疗时机也相对前移。从实际需求看,以往视力可能低于0.3才会治疗,现在只要有视觉干扰尤其对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来说上下班要开车,日常要用电脑看不清问题影响极大。从心理需求看,五十岁左右精神状态还很好,还有继续奋斗的空间更不希望被视觉健康所羁绊。
需求的变化也让我们洞察到未来手术设计的方向,帮助患者实现全程“清晰自由”。我所执行的首例蔡司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患者就是典型代表。他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公务员,因为出现了早期白内障视力已经下降至0.6。他日常用眼需求比较高,需要办公签文件、写资料的近距离、用电脑开车看仪表盘的中距离、走路看路牌的远距离等全方位的视觉。同时,他的眼睛光干扰很厉害,尤其是上台讲话聚光时就会睁不开眼睛,甚至无法演讲、发言,不仅严重影响了他工作竞聘,晚上开车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故而下决心解决眼疾问题。
经检查他的眼部条件还不错,没有其他病变影响,恰巧正逢全球第1个三焦点人工晶体进入国内,这项新技术的优势与他的诉求匹配,因此我建议他植入全视觉三焦点人工晶体,不仅能够解决了让他烦恼的白内障,日后也不用佩戴老花镜。惊喜如期而至,术后这位患者表示从演讲、开车、撰写材料,任意距离的视觉都很清晰,自如的行动尤其增强了自己继续工作、创造价值的信心。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大医有魂,生生不息。作为一名医生,保持热情和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努力钻研业务学术,才能更好地做好这份工作,这既是对年轻朋友们的寄语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始终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声明:本文由“广州市财媒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内容仅代表广告宣传,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