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世界肾脏日|肾脏的这些“求救信号“,一定要警惕

2023-03-10 15:24:3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每当感觉提不起精神,身体被掏空,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怀疑这是不是"肾虚"的表现。

每当感觉提不起精神,身体被掏空,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怀疑这是不是"肾虚"的表现。

其实,肾脏是个任劳任怨的器官,不会轻易“闹脾气”。然而一旦它真的再也无法坚持被累倒时,往往会让人措手不及,很多患者一经发现肾病,可能就到了晚期——尿毒症。

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数据显示,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人数达亿,也就是说全国平均每10个成人里面就有一名慢性肾脏病患者,是癌症患者的数十倍,而可怕的是大约90%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肾脏出了问题。

所幸慢性肾脏病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否则当肾脏损伤不可逆导致尿毒症时,一切都为时已晚了。

慢性肾脏病常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事实上,肾脏虽然不会喊疼,却会发出一些身体"求救信号"。

小便颜色发红:健康的肾脏排出的尿液应该是淡黄色或黄色,如果颜色改变,像洗肉水一样,或者像浓茶一样,很可能存在血尿。

尿中泡沫增多:偶尔尿中出现泡沫也很正常,如果泡沫细小而密集,漂浮在尿液的表面,长时间不消散,很可能存在蛋白尿。

水肿:肾不健康,身体水分不能及时排出,就容易出现水肿的情况。如果晨起眼睑、双脚、双腿甚至全身水肿,按压后会有坑且很久都不能恢复,就得注意是否肾脏出了问题。

以上表现一般在肾脏病早期就会出现,如果大家观察到了这些信号,建议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除了在生活中留心“蛛丝马迹”,想要及早发现肾脏病,极其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每年做体检,通过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超声的检测,绝大多数肾脏病都可以被查出。

慢性肾脏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高磷血症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磷血症危害非常广泛,涉及多个层面,会出现高转化性骨病、血管钙化、心肌纤维化、继发性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并增加肾衰竭风险,因此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并发症管理的重中之重。

磷主要来源于饮食,当发现血磷高后,控磷的首要措施,就是限制饮食中的磷含量。一方面,要尽量避免无机磷酸盐高的食物,比如高磷加工食品(火腿、香肠、汉堡、巧克力等)和高磷饮料(奶茶、啤酒、碳酸饮料等),因为这些食物中的磷90%至百分百都会被人体吸收。另一方面,要适量吃一些肉蛋奶豆制品等天然有营养的食物,并通过“水煮”的烹饪方法减少动物类食物磷的来源。

当患者饮食控制效果不佳时,则需要给予药物治疗。磷结合剂可以与食物中的磷结合,从而减少经肠道吸收的磷,既能保持身体的营养需要,也能避免高磷血症的发生。目前含钙磷结合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长期服用容易造成血管钙化等问题。作为非含钙的新型磷结合剂,赛诺菲原研碳酸司维拉姆(诺维乐)非透析高磷血症适应症已经被纳入新版医保目录,全面实现了透析与非透析高磷血症人群全覆盖。(来源:新民晚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声明:本文由“广州市财媒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内容仅代表广告宣传,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周佩明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 冯惠玲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

  • 曾广铨福建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