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7日,全球领先的创新医疗科技公司波士顿科学宣布旗下DIRECTSENSE 技术正式在中国上市。该技术于2022年1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上市批准,搭载于RHYTHMIA HDx心脏电生理三维标测系统中,配合INTELLANAV MiFi OI磁定位微电极盐水灌注消融导管,用于监测心脏射频消融手术过程中局部阻抗变化。作为目前唯·一一款能够对消融导管头端附近的局部阻抗(电阻)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的工具,DIRECTSENSE技术将辅助心脏电生理医生在术中获得更多的真实消融反馈信息,从而优化治疗。
射频消融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消融治疗手段之一,其可在局部释放高频电流,以热效应损伤目标心肌组织。手术中对消融状况的实时评估,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传统射频消融手术中,主要依据术者自身临床经验,即通过导管与心肌组织的贴靠力、消融功率及输出时间等方式评估消融效果,如评估存在偏差,可能导致消融不彻·底或者消融过度,增加复发和并发症风险。
此次上市的DIRECTSENSE技术能够更及时、真实地体现组织对消融的反馈,结合其他监测参数,术者能够直观地了解组织特征和消融灶情况,以便更好地评估手术实时状况,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
DIRECTSENSE技术通过独有的四电极法测量消融导管电极的电场变化,可实现对导管头端附近局部阻抗变化的全程实时监测与及时反馈。在术前,DIRECTSENSE技术可辅助医生清晰地了解组织特征,为患者定制精准和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在消融过程中,该技术将实时提供更明确的消融反馈数据,其测量区间相较传统经胸阻抗测量技术提升3倍,且可测量的心脏组织深度达到4毫米,能够协助反馈消融程度,降低过度消融风险,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该技术还可帮助提示消融的有效性。
DIRECTSENSE技术对治疗的积极影响在临床研究中得以体现。一项纳入17例典型房扑患者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表明,对比传统压力感应指导,在局部阻抗反馈的指导下的三尖瓣峡部消融,可减少47%消融时间,达成急性成功率百·分比且无并发症的成果;术后16个月随访显示无复发。此外,另一项纳入157例房颤患者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显示,在接受DIRECTSENSE技术监测到的局部阻抗下降数据指导时,同侧肺静脉首过隔离率达到%。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心律失常患者,导管消融往往是一线治疗首·选,然而目前国内消融手术普及速度较缓慢,患者治疗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以房颤为例,目前中国房颤患者数预估超过1000万,而亚太心律学会(APHRS)相关调研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房颤消融手术仅开展5万余台。此次DIRECTSENSE技术的获批与未来的广泛应用,有望缩短心脏电生理术者的学习曲线,以实现我国射频消融手术普及率的提升,获益更多患者。
“践行‘为生命创新’的使命,精准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始终是波士顿科学持续创新的原动力。”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女士表示,“从器械硬件到技术软件,我们不断扩展电生理产品组合,为广大医患提供更加综合全面的电生理治疗解决方案,并助力其可及性的提升。此次DIRECTSENSE技术获批后快速在中国上市,再次体现了波士顿科学不断加速创新产品引入,造福中国病患,助力‘健康中国2030’的决心。
(声明:本文由“广州市财媒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内容仅代表广告宣传,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