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仁会生物:国家1类新药贝那鲁肽,糖尿病领域创新药零的突破

2022-01-04 14:39:51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糖尿病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慢性疾病,过去3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长,目前全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亿。

糖尿病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慢性疾病,过去30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长,目前全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亿。

2016年12月,仁会生物历经十七年研发,获批上市了中国糖尿病领域内的首类创新药,国家1类新药——贝那鲁肽注射液(商品名“谊生泰”), 该药也是全球目前首类且仅有的全人源GLP-1类药物。据药渡数据等第三方数据库显示,自2001年以来,由我国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并经食药监总局批准上市的“中国1类”大分子生物药,仅有23个。

GLP-1即肠促胰岛素激素,1986年,人们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素作用减退,这提示肠促胰素系统异常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根据分子结构特点,GLP-1受体激动剂可分为:首类是基于蜥蜴源多肽exendin-4结构,由人工合成,其氨基酸序列与人GLP-1同源性较低;第二类是基于人体GLP-1结构,通过对人体GLP-1分子结构局部修饰加工而成,与人体GLP-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目前与人体GLP-1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的已上市GLP-1受体激动剂仅有贝那鲁肽。

贝那鲁肽主要特征在于“餐时、全同源”的生理性作用机制,贝那鲁肽在降低餐后血糖方面与其他药物相比药效和安全性具有优势。

与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相比,贝那鲁肽可在每日三餐前给药,可良好控制三餐后血糖,艾塞那肽早晚餐前给药,可控制早晚餐餐后血糖,午餐不给药则难以控制午餐的餐后血糖。

在糖尿病治疗中重要的安全性问题是低血糖风险。在低血糖风险方面,胰岛素类、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均会不同程度地导致低血糖。由于贝那鲁肽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降糖机理,使其更不易发生低血糖,临床试验中其低血糖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统计学差异。

在多项上市后的真实世界观察中,贝那鲁肽还在餐后血糖高、糖尿病合并肥胖和糖尿病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中具有竞争优势。从患者需求方面来看,贝那鲁肽是一款在降糖同时具有减重、潜在综合获益的餐后降糖药物。

根据国际国内的指南和共识可知,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的用药有特殊需求,主要有两点:一是选择降糖药时,要优选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二是对于体重控制不理想者,需加用安全性良好的减肥药,且减肥药的效果要达到3个月>5%(或6个月>5%)。

总结常用降糖药物对血糖、体重及内脏脂肪的作用,横向比较,降糖效果好、减重且效果明确、降低内脏脂肪且程度更好的药物为GLP-1类。而GLP-1类中,又仅有贝那鲁肽系全人源,可以每日三餐前用药。

贝那鲁肽上市后即被《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推荐为临床常用降糖药,这是国产原研GLP-1制剂首次被写入指南。在2020版指南中,纳入了贝那鲁肽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结果。该研究共纳入314例在2017-2018年期间使用贝那鲁肽治疗的T2DM 患者,观察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贝那鲁肽治疗3个月后较基线HbA1c降低%,空腹血糖下降/L,餐后2h血糖下降/L,体重下降,腰围下降,体重下降百分比达到%,降糖、减重效果显著。此外,由于贝那鲁肽氨基酸序列与人内源GLP-1完全一致,长期使用不易产生抗体,产品安全性更高。

2020年12月,贝那鲁肽被纳入新版医保目录,此举将快速更大范围惠及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使得药品可及性大幅提高。

(声明:本文由“广州市财媒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内容仅代表广告宣传,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