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是生命的根本,气行血行,气滞血瘀。济南立和中医院逯祥云院长介绍,如果体内气血充足,生命便会朝气蓬勃,如果气血不足,生命便会萎靡苍白。而想要气血充足,除了补,先学会别损耗,别挥霍。
1、运动不当
运动能让气血通畅起来,特别是身体有湿气的人,出点汗,能把湿气带走。
济南立和中医院逯祥云院长提醒,这只适合阳气尚足但气血不畅之人,或饮食厚腻,久坐不动,思虑过度之人,不适合气血大亏之人。因为虚人阳气固摄能力不足,运动后阳气耗散气血更虚。
2、饮食不对
01狼吞虎咽
吃得过快,不知不觉又吃了很多,没有唾液的包裹,食物大块地囤积在脾胃中,白白消耗身体的气血去消化他们。
02重口味
越有味道的食物越是消耗精气。现代人尤其喜欢重口味,辛辣过多,耗气伤神。
03不吃五谷
俗话说,五谷杂粮养人,很多人饮食过于精细,殊不知五谷是养精气神,也养气血的。
3、情绪不良
济南立和中医院逯祥云院长说,人体对气血消耗大的就是情绪,平时生活中,忧虑,生气,烦躁,忧郁等等这些负面情绪,对人体气血的消耗都是巨大的,而且现代人的大脑往往处于超负荷的状态,同样也会大量消耗气血,平时要保持平稳的情绪,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让自己伤神动气。
4、失眠熬夜
熬夜是消耗气血的主因,中医认为,晚上主阴,白天主阳。血就是阴,晚上是养血养阳的时候,长时间熬夜会打乱体内阴阳气血平衡,身体的各个脏器都可能出现问题。
还要注意一点的是:晚上很疲倦的时候洗澡也是很耗气血的,也不建议早晨空腹的时候洗澡。从人体经络的运行来看,符合养生规律的洗澡时间是下午五至七点。
简单4步调理气血
济南立和中医院逯祥云院长说,气血亏虚是一步步发展来的,想要调理好气血,就要从饮食、生活习惯、运动等方面全方位着手,效果才会明显。
1、调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2、养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此外,“人卧血归肝”,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因此,切忌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
3、远寒邪
“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寒邪初起时,喝姜枣汤有助于缓解症状。取生姜3片,红枣5颗,加水煎煮3~5分钟,饮用即可。
4、适量运动
脾主肌肉,肌肉有消耗有缺乏,脾胃功能才会增长,但是过度运动,大量出汗,反而会消耗气血。运动的佳状态是运动到身上发热微汗出。另外,上午运动比下午好。因为上午人体行阳经,顺应其生发;下午行阴经,主静,安静一点,阴血才蓄养。
(声明:本文由“广州市财媒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内容仅代表广告宣传,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