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四点很重要
2020年6月29日,应合肥电视台《我爱健康》栏目的邀请,合肥仁爱中医医院院长张德义做客栏目,与栏目主持人进行了一场关于防治肾功能不全以及肾脏疑难病知识的深度解读。
合肥电视台《我爱健康》栏目是省内很早创办的健康服务性直播电视节目,至今已有十年历史。专业的专家顾问团队,具有吸引力的健康话题,具有亲和力的知名主持。节目以现场专家访谈为主要形式,穿插以短片、图示,同步开设直播电话和栏目短信平台,为观众提供实时咨询服务,是合肥本土所有关注健康的电视观众信赖、推崇的健康栏目。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就像一个净水器,将人体中的水进行过滤,将有害物质滤除,同时肾脏也会过滤血液中的废物、毒素等。肾脏一旦出现问题就与肾炎、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直接挂钩,甚至还会危及生命。由于肾脏疾病的早期发病十分隐匿,很容易被忽视,被医学界称之为“沉默的杀手”。
慢性肾脏病起病时常常无感觉,往往被大家忽略,虽然肾脏疾病很隐秘,但仍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提醒我们:一旦出现眼皮和足踝浮肿、血压高、排尿不适、小便颜色加深、尿泡沫增多、腰痛、血尿、夜尿次数增多等症状,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尽快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因此,呼吁大家,“小便”不可“随便”,每年定期做个尿常规检查,特别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要定期做尿液检查,以监控肾功能。
慢性肾炎也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严格来说,慢性肾炎是不能被治好的。慢性肾炎的病程时间很长,病情发展也是缓慢持续进行的。
当然,如果说慢性肾炎发现的早并科学治疗,慢性肾炎是可以被完全控制住的。
慢性肾炎主要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特征,并常伴有肾功能损害。
但如果任由病情肆意进展,可进入终末期肾衰。
慢性肾炎根据大部分肾小球的主要病变,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③膜性肾病④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⑤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方法可分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
西药治疗:患者可利用降压药、利尿剂、免疫抑制剂、凝和血小板解聚药物等药物进行控制。
但是长期使用西药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肾脏的负担,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患者会对药物具有依赖性。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由于患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其引发的并发症也非常的多,常常会出现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各种病理变化。
采取中医治疗不仅仅要治肾,还要结合运用治肺、治脾、治肝、祛邪等手段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治疗不易复发,但是治疗的过程花费的时间久。
慢性肾炎患者如何做好调理?
首先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规律的生活,避免让身体过度劳累来帮助肾脏功能恢复。
慢性肾炎患者应该多注意休息,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参加户外活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或者练气功等,多呼吸新鲜的空气来增强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体质。
其次就是保证良好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养生基本的,能够快速消除疲劳感。
大量血液会流到肾脏,改善了肾功能,帮助肾单位的修复。
此外还要注意卫生,当慢性肾炎患者出现肠道感染、口腔感染或者呼吸道感染时,会加剧血尿并促进尿蛋白的漏出,加重病情。
所以贴身的衣服要勤换勤洗并且放在太阳下暴晒,经常修剪指甲,保持皮肤的清洁,每两天洗澡一次。
谨慎使用药物,大部分的药物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解热镇痛药物以及感冒药和中药都会对肾脏带来损伤。
那么,肾脏疾病该如何防治呢?
首先,健康人群要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盐的摄入,保持饮食清淡,杜绝暴饮暴食,否则会增加肾脏负担;
其次,要养成多饮水、不憋尿的习惯;此外,坚持体育锻炼,戒烟戒酒,控制体重;还要避免感冒和各种感染,因为当感冒或有炎症时,链球菌感染易诱发肾炎;
另外,要避免滥用药物,因为某些药物会损坏肾脏,特别是妇女怀孕前,检查有无肾脏病及肾功能问题,如果发现有肾病,要与医生商讨可否怀孕。
建议大家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同时做肾脏b超,以确保肾脏疾病能够及早被发现并接受规范化治疗。
慢性肾炎病程较长,一般从首次发现尿异常到发展至慢性肾衰竭,可历时10~30年或更长时间。
因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损害的类型及有否并发症等的不同,预后有明显的差异。
伴有高血压、大量蛋白尿及合并感染、血容量不足、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可加快发展成慢性肾衰竭。
积极治疗改善症状,保护残余肾单位,有助于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慢性肾炎的治疗可以说是相当的缓慢复杂, 患者应尽早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掌握一些慢性肾炎的治疗方法,并特别的注意平日里的个人饮食。
(声明:本文由“广州市财媒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内容仅代表广告宣传,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