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人老,骨头就软?为什么人老容易患骨质疏松?

2021-10-25 09:54:26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患者数量呈显著上升,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人老,骨头就软?为什么人老容易患骨质疏松?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患者数量呈显著上升,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人老,骨头就软?为什么人老容易患骨质疏松?

为什么人老容易患骨质疏松?

人体的骨头钙含量就像头发一样,总是“临到用时方恨少”,而更令人气愤的是,骨头钙含量和头发一样都喜欢在大家还是年少气盛的时候就率先抵达人生顶·峰,随后便走上下坡路并且一去不复返。

要说到骨质疏松的形成,我们就不得不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这对冤家说起。

如果将我们身体里的钙比作银行里的存换,那么合成骨质的成骨细胞就是兢兢业业的打工人(管家仔),吸收血液里的钙合成骨质来存钱;至于溶解骨质的破骨细胞,则是彻头彻尾的“败家仔”,总喜欢把骨头上的钙都给血液。

在30-35岁之前,打工人成骨细胞率先发力的同时还会管住小弟破骨细胞,以免它把家里的“钱”全部败光,所以此时人体的骨骼状态达到了人生中巅·峰的状态(即骨骼巅·峰*)。

* 注:每个人的情况有差异,20~40 岁之间可能达到骨量巅·峰。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骨细胞虽然开始后劲无力,但是仍然可以管住小弟破骨细胞的行动,所以骨量在45岁之前还是处于相对稳定期。但到了45岁后,成骨细胞受到一系列的炎症干扰和代谢紊乱,身体越渐掏空;相反,平时就是大手大脚的破骨细胞,因为没有老哥的管制,开始不讲武德,为所欲为,将之前成骨细胞努力积攒下来的存款都慢慢败光,导致人老了之后增加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

由此可见,不想成骨细胞的存款在中老年时被掏空,关键就是给骨头补足钙,尤其是年轻的时候,以维持足够的成骨活力,拉高骨峰值。

如何确保每天补充足够的钙?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普通成年人应每日补800mg的钙。

但在2010-2012年的营养检测数据显示中,我国居民每日平均钙摄入量只有。也就是说,大家在年轻时,并没有储备足够的钙。而要补充足够的钙,首·选奶制品,其次是豆制品、海鲜、菇菌、蔬菜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人体体内钙质合成,比如每天晒太阳15分钟,日常饮食可多吃奶制品、鱼类、鱼肝油、坚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这适当补充维生素D补剂。

除此之外,适当的运动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好方法。

很多人都知道骨质疏松要补钙,但很少想到需要运动,特别是已被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或骨量减少的朋友,很多都会担心运动会增加骨折风险。

事实上,骨质疏松并不意味要停止运动,规律而恰当的运动能降低将来发生骨折的风险,以及具备以下好处:

? 缓解骨骼疼痛;

? 保持骨骼强度,减少骨质流失,降低骨折风险;

? 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降低摔倒风险。

以下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采取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和治疗,减轻骨质流失程度:

? 老年人、老年人、更年期后女性、体型瘦弱者、经常吸烟酗酒者、长期摄取钙质和维生素D不足者、日常过量饮用含咖啡因饮品(如咖啡、浓茶)者,以及缺乏运动者等。

? 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骨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儿童的成骨不全、转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因化疗/电疗/手术而提前停经者。

? 长期服用高剂量类固醇药物者。

? 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患者等。

如已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患者,香·港时代医疗建议应及早打仿保骨素针,减低骨质疏松恶化。香·港时代医疗的双重能量X光骨质密度检查 (DEXA) 是常见而又准确测量骨密度的方法,只要10-15分钟便可知道结果,并可用于诊断及检测治疗效果。此外,香·港时代医疗还引进Prolia博力加「仿保骨素针」能模仿人体天然「保骨素」功能,抑制蚀骨细胞的作用,阻止骨质流失,能降低骨折风险高达70%,有效帮你对抗骨质疏松。

(声明:本文由“广州市财媒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内容仅代表广告宣传,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发邮件至tousu@mail.39.net;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