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社区卫生服务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它的发展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而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包括医药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服务在内,人们越来越担心人类在创造巨大财富和舒适生活的同时,资源与环境的因素是否会限制我们的继续发展?昨天和今天的发展是否会降低我们这代和未来几代人的生存质量。现代社会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经济的发展不能只注重数量的增长而忽略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研究。
社区卫生服务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它的发展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而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需具备以下条件。
多部门精确定位
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中包含着大量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因此具有与公共卫生服务同样的性质。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基础和网底,是政府落实“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它与社区居民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有利于解决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结构失衡问题;有利于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有利于拓宽社区建设内涵,维护稳定。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层面,政府的认识到位,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统筹和制定发展规划,起着制定框架的作用。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措施,积极引导与扶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例如财政部门建立专项基金,卫生部门保证社区卫生专项投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其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物价部门为其制定和规范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民政部门将其归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人事部门建立全科医师资格标准认定,教育部门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强综合素质
受多种因素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学历层次较低,整体素质较差,观念陈旧,知识匮乏,技能欠缺,公共卫生人才不足,尤其是缺乏人文关怀的理念和知识,只会“看病”不会“看人”,难以适应群众不断迸发出来的卫生服务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责任并不在于社区卫生服务本身,而是与整个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能否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公平和可及的高质量卫生服务,落实人才是关键。
要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优化组合,可通过政策和激励手段引导上级医疗机构优秀卫生技术人才流向社区。同时,加强现有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
从长远看,完善全科医学的教育制度,巩固全科医学的学科地位,积极组织有关医生参加全科主治、主任医师技术资格考试极为重要。对于主要面向基层培养医学人才的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应对在校学生提前有机的增加和融入社区全科医学知识教育,这有利于强化和巩固医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和综合素质。
优化配置资源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加之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疾病谱的改变及环境变化等,出现了医院抢救后伤残康复人口的增多、家庭护理力量不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带来的需终身治疗的人数剧增、社会病日趋明显等问题,这些现象都客观地要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准确把握居民需求,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居民需求基线调查。社区居民的就医意向,将直接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及资源的合理分配。因此,有必要了解并分析患者的就医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的社区卫生服务及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上海市调查表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主要有:临终关怀、健康指导、健康教育、出诊、就近医疗、免费服务、合理用药和电话随叫随到服务等。卫生工作者可以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合理地利用和分配卫生资源,开展多种社区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