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IK的发展史可追溯至40年代末。自1949年起,美国等国外的眼科专家们先后报道了对LASIK技术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一系列角膜屈光手术。比如:冷冻角膜磨镶术(1949年)、原位角膜磨镶术(1964年和1966年)、准分子激光成功切削动物眼角膜组织(1983年)、非冷冻角膜磨镶术(1986年)、自控板层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ALK,1988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简称PRK,1989年)、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简称PKM,1990年)等等。
1990年,Pallikaris将ALK和PRK两者结合,终于形成了迄今为止最趋于完美的一种屈光不正矫治术即LASIK。
在我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开展与国外基本同时起步,关于准分子激光的引进,我国卫生部1992年召开了论证会,随后引进PRK,相继又引进了LASIK。PRK和LASIK这两种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疗效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均明显优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屈光不正矫治术,尤其是风靡全球的LASIK,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里,必然成为眼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LASIK手术治疗近视眼在国内外都开展起来,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在安全性及有效性都得到了媒体的认可。LASIK治疗近视眼的有效性有:
1、适应范围广:可矫正100-2000度的近视,还可矫治高度散光和高度远视。
2、术后反应轻:LASIK完整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故术后无疼痛不住院,仅有短暂的怕光,流泪和眼内异物感。
3、视力恢复快:24小时后恢复正常视力。
4、效果稳定好:手术效果维持终身
5、术后用药时间短,很少引起激素性高眼压。
6、术后角膜极少形成瘢痕。
7、对高度近视眼的矫正效果明显比PRK手术要好。
(责任编辑:何颖)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因为台湾名医蔡瑞芳宣布不再做LASIK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关于激光治疗近视手术是否安全的讨论又再成为热点。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