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上药、国药龙虎斗:上市急行军,医药流通业面临大变局。华东老大上药集团和全国老大央企国药集团“明争暗斗”。巨头们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搜寻并购对象,一轮大规模整合箭在弦上。
刚刚完成A股整体上市的上海医药(601607.SH)又在资本市场谋划大动作。
9月6日,上海医药发布停牌公告,称正在筹划与公司相 关的重大事项。记者从可靠渠道证实,上海医药将赴港发行H股,初步确定融资额为80亿左右,将成为一家同时登陆A股和H股的大市值医药企业。
“ 赴港上市,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融资,因为此前A股整体上市时没有涉及到融资。”接近上海医药的知情人士表示,赴港募集资金后,上药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并购扩张,特别是在医药商业领域,希望谋求与国药集团旗下国药控股(1099.HK)抗衡。
根据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2到3年是行业格局重新确立关键期,龙头企业在市场上的整合势在必行,并购将是未来关键内容。
赴港上市
上海医药停牌公告称,因重大事项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9月7日起临时停牌2个工作日,于9月9日起复牌,并将公告相关进展情况。
记者多方采访获悉,正在讨论的重大事项极有可能就是上药集团 赴港上市。
2009年10月,新上药刚刚通过“三合一”的重组方案,完成上药集团在A股的整体上市,成为上海市国资委医药资产的唯一上市平台。在资本市场再次发力,为何相隔如此之近?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赴港上市直接原因在于,外向型发展战略急需资金支持,此次募集资金额度估计在80亿左右,在香港医药资本市场算是“很大的数字”。
至于上海医药为何不选择在A股增发?该人士解释说,相比较H股而言,A股公司治理环境还“不够好”,对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造“限制太多”,特别是对于上药集团这样的老国企,如果在A股增发,面临不确定性太多。“可能需要拖一年多时间,但是现在产业大环境不允许上药等待,并购和改造都需要马上启动。”
国药控股隶属于国药集团,2009年在港上市。国药控股此前在香港上市取得的成绩,可能也是刺激上药 赴港上市原因之一。“国控在H股被给予40倍PE,上海医药在A股的PE不到30倍,差距还是蛮大的。”
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此前是香港上市的上实医药董事长,包括其管理团队,都在香港资本市场有相当人脉和资源积累,将会为上药赴港发行提供便利。
作为上海国资试点企业之一,上海医药有意试行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并承诺最快在年底前就能完成。如果 赴港上市,股权激励计划可能更为顺利推进。
志在并购
大规模并购扩张,迅速在资本市场动作,重组后上药似乎被注入了不同于以往基因。
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对记者表示,下半年将进一步推进工业、商业并购,其中,工业领域将选择“大病种、大品种”;商业领域下半年的扩张重点是力量相对薄弱的北方地区。
此前,新上药已经在华东、华南地区重组了广州中山医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商联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常州亚邦制药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医药公司,重组对象都是地方排名前列的商业龙头,预计将在2010年为新上药带来收入约50亿元。
“我们并购才刚刚开始。”上药集团内部人士对记者指出,工商业领域并购会同时进行,但眼下重点还是在医药商业领域,此次募集资金将有一半以上用于医药商业并购,此次再融资也不会摊薄EPS。
吕明方此前表示,2010年新上药任务之一就是完成空白市场“扫盲”,将加大对全国范围内公司商业空白点或薄弱点如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的布局,实现区域性商业龙头向全国性商业龙头真正转变,进一步加强竞争力。
上药迅速动作一大背景在于,医药流通行业面临大变局。商务部已经形成了医药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将于近期出台。新规划将鼓励医药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国家级、地市级医药流通企业龙头航母。
目前中国现有医药流通企业1.6万家以上,多数“小而散”。排名前三家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和武汉九州通,合计市场份额只有2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比重,巨头们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搜寻并购对象,一轮大规模整合箭在弦上。
国信证券9月6日报告指出,上海医药全国扩张步伐可能比预期更快。
争锋国控
作为华东医药分销市场的老大,上药集团和央企背景的国药控股的明争暗斗,对于这一点,双方都不避讳。
吕明方承认,在医药商业并购上,会直面对手国药控股竞争。事实上,在福建省医药公司的并购中,双方就已经展开了一轮争夺。而目前双方也都对全国第四大医药流通企业南京医药产生了兴趣。 上药“野心”:发H股募80亿用于并购。
(实习编辑:陈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