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滥用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超级病菌”离我们越来越近,人们对抗生素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关注。此次超级病菌的出现,在国外一经报道即引起轰动,据悉我国卫生部门也已经开始了行动。
我们遭遇了新药研发跟不上超级病菌变异速度的困境
2000年辉瑞的利奈唑烷的上市引起医学界的轰动,被人们寄予厚望。但仅仅不到一年,就出现了耐药病菌的报道。新药越来越少,耐药性的超级病菌却越来越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新抗生素的开发速度远远跟不上耐药超级病菌发生的步伐。一种需要十几年研发的新型抗生素问世后,最快仅需几个月时间,就会有耐药细菌产生。我们遭遇了研发速度远远落后于耐药病菌出现速度的尴尬。
一个新抗生素从研发到上市至少需10年。这直接导致研发的利润大不如前。如今,一些大型制药公司纷纷把研发重点,转向利润更丰厚的抗癌药物和艾滋病药物上,并不热衷开发新型抗生素——与此同时,已经严重依赖于抗生素的人类,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新型抗生素。
中医替代抗生素 仅仅只是个传说
随着抗生素的问题越来越多,人们对抗生素的质疑也逐渐增加。“中药抗生素”、“去抗用中”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多。中药取代抗生素?这个命题的科学依据有多少?又是否真的可行呢 ?
首先要明确,所谓的“中药抗生素”并不是真正的抗生素,之所以会有“中药抗生素”的说法,是因为人们在使用中草药和中成药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药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一定种类微生物的作用,如大青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丁香对肠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板蓝根对多种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等。而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等)产生的化学物质,在低浓度下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细菌的适应能力极强,它会对所使用的抗生素慢慢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抗生素的抗菌能力下降,最终对该细菌失去作用。
因为中药的安全性较高,较少有细菌对中药产生耐药,因此,临床上常使用“中药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是目前治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 但要用“中药抗生素”替代抗生素,在医学角度是根本站不住脚的。由于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多为植物,本身并不是从微生物中提取出来的,所以它与抗生素有本质上的区别。另外,虽然部分中药具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但其作用仍逊于抗生素,加上中药的作用机制不甚明确,因而“中药抗生素”替代抗生素,也仅仅只是个传说。
治病先治本:科学使用抗生素
众所周知,是药三分毒。针对抗生素安全使用问题,国家卫生部专门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其中,抗生素使用的基本原则是: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才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并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同时,还要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并综合患者病情选择抗菌药物。
无论医生还是患者,使用抗菌药必须合理,否则好药更容易导致出现超强的耐药性。一遇到伤风感冒等小问题就去买消炎药、抗菌药,这是十分危险的。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使用抗生素有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自己买抗生素服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凭处方购买服用。” 广东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所所长柯昌文提醒。
普通人感冒,千万不要随便购买抗生素服用。那么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做出判断。如果感冒只是流清鼻涕,没有发烧,身上有点酸胀,自己可以买点中成感冒药吃。但如果全身酸胀明显,发烧在38.5℃以上,就要到医院找医生诊断了。另外,病毒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而病毒有自限性,一般7天左右会自愈,如果感冒7天不好,则应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合理、规范的治疗。
下一页:“超级病菌”该如何预防?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