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不到一周的婴儿,79小时内做189项检查,其中包括艾滋病、梅毒、类风湿、糖尿病等项目,花费近6000元。
7月11日,初为人父的家长雷旭(化名)觉得被医院骗了。当记者向院方咨询时,院方道出无奈,这些检查大多包含在一个套餐里,即便没必要,医生也无权将其从套餐里剔除,名目繁杂的检测费用无法避免。
“无法剔除”背后,折射出“临床路径”这一仍处于试点阶段医疗新模式在实践中遭遇的尴尬。
3天查了189个项目
6月27日,雷旭的宝宝在广州番禺出生,随后患上新生儿常见的肺炎、消化道出血,经过几天的治疗,病情渐趋平稳,但胃里还有少许咖啡色物质,医生认为可以喂食母乳,并建议他将宝宝留院观察几天。
7月2日,雷旭将出生不到一周的儿子转至广州某儿童医疗中心。入院不到一小时,还没来得及做任何检查,院方就告知宝宝患有肺炎、消化道出血、黄疸,需要进入重症看护室。
雷旭很快收到“病危通知书”。颤抖着手,他签下数张同意书。5日下午,雷旭再次接到院方通知,“宝宝由于凝血功能缺陷,需输新鲜冰冻血浆”。
雷旭向其他医院儿科医生咨询,得知如果没有手术和大量出血,输血并非必须。
当天下午,他决定让宝宝出院。可没想到,短短三天,宝宝却花费了近6000元的医药费,其中光检查就做了189项。
这些检查项目以专业的学名出现在清单上,“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检查目的,医院也不给我们解释”,通过向朋友咨询,雷旭才得知孩子在这几天中接受了艾滋病、梅毒、类风湿、糖尿病等项目检查。
“乱收费”还是常规检查
雷旭对记者说,。当初转院只是为了给孩子复查,为什么会进入重症监护室?
对此,该儿童医疗中心黄姓主任对记者表示,接收新生儿时,他们对其病情不甚了解,“新生婴儿病情可能稳定,也有可能随时恶化,因此必须进入重症监护室”。
对于雷旭质疑某些检查的必要性,黄主任解释,医院有必要对宝宝身体进行全面检测查,以确认婴儿是否患有其他疾病,以便及时治疗。
“从另一个方面说,如果出现漏诊的情况导致新生儿出院后发生事故,医院需要担负责任”。黄主任说。
院方表示,患者进入监护室前,家属会获得一份《病情告知书》,上面详细列举“可能要做的某些检查”,而雷旭本人已签字同意该告知书。
针对这一情况,记者咨询珠江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兰和魁。他表示,在签署类似文件时,家属有不明白的项目应该及时咨询医生,如果时间允许且没有紧急救治任务,医生也应该向家属详细解释。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