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中国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持续不断地推动着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明确提出要振兴传统中医药事业,随着国家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战略逐步实施,中医药产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近年来,中医药需要深挖创新,对中医药应用进行拓展,这也使得行业在面临国家政策的引导,内部环境发生了演变,生产企业与连锁在各自领域都遇到了挑战。根据国家中医药改革的大方向,处方药零售是改革的必然产物,处方零售为连锁药店带来了新的增量和驱动,作为承接者,连锁药店对此事翘首以盼,特别是随着国家政策推动和中医药热度的兴起,中成药对连锁药店来说意味着客流的增加,销售的提升,同时在承接销售、服务等方面都面临了重大的考验。
那么,连锁药店如何去做获得增量呢?对此,江苏百佳惠苏禾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郁平认为,增量驱动来自于政策驱动。一致性评价、“4+7”带量采购等政策曾令业内陷入紧张情绪,在此大背景下,连锁药店需要提升内在动力,做好店员业务水平培训,提高消费者对中医药认知。
其次,增量驱动还来自于消费驱动。目前,药品消费群体主力逐渐年轻化,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药店内消费主力军已不再以中老年人为主,消费群体主要集中于35岁-55岁,而年轻化必然也会推动药品品牌科技创新力量加重。
此外,伴随着中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提升,保健市场增长势头迅猛,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保健品的销售下降90%,但是保健品在整个市场的销售额增长200%-300%,这也释放了一大讯号——变革。
“此次疫情恰恰是对中国药企的一大认可,国家曾多次提到中国企业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借此,企业应该开足马力,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医学、药学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以寻求面对后疫情时代产业格局的重构,把握未来方向。”徐郁平称。
事实也是如此。据39健康网了解,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个性化、高品质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企业要想“以巧制胜”必须一举打通并拿下整个连锁药店渠道和所有患者群体,通过药企人员与药店人员对接,给药店店员进行培训,从而再给患者提供专业的知识科普,这是重中之重。
如此,在种种措施的不断践行下,最终,患者的身份才能从乙方向甲方转变,一切的福利便会接踵而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