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支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今天完成了它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使命,也是我们医疗队与医院呼吸重症病房的“告别日”。根据湖北省整合医疗资源的统一部署,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今日将把仍需要治疗的患者,集中转入金银潭等定点医院进行收尾恢复,医院随后将开展全面的消杀工作。这意味着,这家作为最早一批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的医院,在历经了近50天的艰苦奋战,终于要“关门大吉”。不论是患者还是我们,都将和这家医院告别,离开这个一同“拼过命”的地方。
对于出院的患者来说,今日的分别意味着康复与团聚。但对于那些转出的病人,前方的路依然充满未知。我们逐一去交代转出后的注意事项,看到了太多的“感动”,听到了太多的“不舍”。那个把营养液当做救命饮料的79岁爷爷,在救命饮料和救命中药的帮助下,症状好转了很多,不再咳嗽、不再喘憋,夜间也睡的很安稳了。但我们最终没能够等到他的出院标准,根据安排,今天他将转入金银潭医院继续治疗。当我们去看爷爷的时候,他哭着对我们说:“我舍不得离开你们,离开你们我可怎么办呀?”想起过去爷爷彻夜难眠的那段时光,我们几个人也落泪了。
我不会忘记爷爷最初5分钟一叫的深夜里,我坐在他的床旁,拉着他的手,给他安慰和力量。40多分钟的黑夜里,很安静,只有他不安稳的睡眠,和我小心谨慎的呼吸。爷爷一定要留下我们每个人的联系方式,说等他好了,一定让儿子给我们送一面大大的锦旗。要让儿子给邮到北京去,邮到天安门去。
失独的那个叔叔今天也要被转走。他特别担心自己转去新医院后没有中药吃,拉着我们的手强调着他的不舍。我们也不厌其烦的告诉他,会把中药给他带着。好心的同事,又带了很多食品和生活用品给他。他眼中泛着泪花一直重复着一句话,“你们真好,你们真好”。特殊的身份,让我们之间建立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希望到了新的地方,叔叔能够快点康复,回到社区回到家,早日见到老伴儿。
今天,我们还特意将刚刚ICU转出的爹爹与他“执子携手”的老伴儿安排在了同一个病房。激动的婆婆要跪谢救命的医生们,我们连忙扶了起来,发现她手里有一张折得皱皱巴巴的纸,而上面写的全是援鄂医疗队大夫和护士的名字。她说,这些救过他们命的人永远不能忘了,她要回去告诉自己的儿女,要让祖祖孙孙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要把感恩永远放在心里。
再见了,亲爱的患者们;再见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护战友们。今时今日,当我们脱下防护服,摘下护目镜,这个一起奋战了45天的战场就算结束了。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修整期,等待下一步或回家、或继续战斗的命令。但是,对于这座美丽却暂时无法相见的城市,对这片热土上人民的期待和祝福,将一直会深植于我的内心。
感谢武汉的水土在这45天的养育,感谢武汉的人们在这45天的照顾,感谢武汉的战友们在这45天的同心协力。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勇敢、隐忍、坚强的城市,待到明年的今天,我还要回到这里,再来看一眼这座曾经拼过命的地方!(撰稿:杜渐 通讯员:薛璞)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对许多患者来说,求医是治病路上的一大“拦路虎”!哪个医生好,哪家大医院挂号方便,哪家医院离家近,生病了该去哪治……身在人口近千万的武汉,如何才能“突出重围”,找到最合适的医院?39健康网编辑帮您整理了武汉三甲医院的专科情况,让您“知己知彼”,轻松就医……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喉科的各种疾病。尤其专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