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贞医院超声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何怡华在24届长城会上分享了胎儿心脏病母胎综合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
“胎儿心脏病患者”是特殊的
何怡华说,“胎儿心脏病患者”是一群特殊的患者,首先他们依赖母体生存,所以看不见也摸不到他们,只能通过胎儿心脏超声来检查,而母体系统疾病会影响胎儿,这就需要对孕妇进行管理,而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胎盘的作用并管理母体胎盘。
因为胎儿心脏病孕期不表现、出生即刻导致风险,所以早期诊断、急诊救治非常重要。同时其出生后有效时间窗不容错过,这就需要早期诊断和合理指导的共同作用。
先心病连续7年居出生缺陷之首
先天性心脏病具有高致残及致死的特点,且治疗需巨额医疗费用,但如果产前准确诊断、咨询、指导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率及致残率,而建立有效的先心病三级防治体系正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级预防就是病因预防,阐明先心病的流行状况、发现和控制危险因素。现在先心病一级预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就是先心病发病是由多原因影响,比如遗传因素、外界因素,基因突变、遗传综合征等,所以具体影响因素不明确。其次就是无法针对发病因素才去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是胎儿期先心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危险评估,但是在产前诊断时遗传学检查对疾病筛出比例小。三级预防也就是临床预防,提高先心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在这一级预防中同样存在着问题,一是大的心脏中心匮乏,二是部分手术效果欠佳,三是产前诊断欠缺,错过手术时间窗。
胎儿心脏病治疗与规范优化母胎综合管理模式
据何怡华介绍,2013年8月,安贞医院成立了国内首家胎儿心脏病母胎医学会诊中心。会诊中心是由遗传学咨询、心儿内科、胎儿心脏超声、心儿外科和妇产科组成,针对单病种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的需求,建立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从而探讨交叉学科临床科研问题。
会诊中心先进行超声细化危险评估诊断及影像资料演示介绍,接下来专家讨论,患者与专家对话咨询,得出综合建议,最后就是绿色通道和随诊。
制定规范化操作流程,产前超声细化诊断与围产期管理方式、心儿外科手术方案、开展心儿内科治疗策略的相关研究,并建立基于产前超声诊断预后评分体系。在管理平台工作站上,要进行设计和运行。
在西方国家,是以产前超声细化诊断为切入点开展有效的三级防治,建立了双胎输血的CHOP评分体系。而中国还处于普及产科筛查的时期,欠缺胎儿心脏单病种管理,超声、妇产、心儿、遗传科室对先心单病种管理缺少协同,没有针对“胎儿心脏病患者”综合管理的医疗模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健康流言终结者30期: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也是我国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的0.8%,其中60%于<1岁死亡。随着心血管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病死率已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