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广州的李先生有天晚上在家收拾东西时,不小心被利刃割到了手:“伤口有2-3厘米,倒是不深。”本想着用创口贴应付了事,但由于伤口有点长,血没法止住,李先生的妻子自得深夜外出购买药和纱布。
可一两个小时过去,李先生的妻子还是没有回来,打电话过去,妻子抱怨在小区附近走了3家药店都关了门,现在正准备去远一点的地方,李先生让她还是先回来,明天再去买吧。
“其实这样的小伤口,简单消毒包扎就好,但偏偏家里面没有了。”李先生说,由于伤口一直未处理,第二天清早,妻子担心伤口感染发炎,硬是带着他去医院进行处理,清洗、消毒、包扎,开药,前前后后花了一个上午,交了100多元钱。”你说如果药店能在晚上营业该多好,像这样的小问题就不用去医院了,省掉很多麻烦啊!“李先生事后感叹道。
从2018年起,受到医药电商、新医改、医保等因素影响,零售药店终端在整个药品销售终端销售占比呈现下滑趋势,各大零售药商纷纷“绞尽脑汁”想新的赢利点,“24小时药店“的概念似乎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期待。
但在2019年西湖论坛上,39健康网采访了重庆和平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亮表示,目前“24小时药店”的概念,作为药店方并不热衷,甚至都不愿意,起码在最近这5年,不太会有24小时药店的出现。
重庆和平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
原因一:通宵营业会增加成本
为何不愿意通宵营业?张亮表示,首先药店里面的员工和执业药师就要加人手和工资。“只留下员工,万一有人到药店咨询该症状吃什么药,没有执业药师在,普通店员都不敢做决定。”一旦增加了这部分的成本,最终还是要有消费者来承担,消费者愿不愿意是个问题。
更多的药店更愿意的是尽量成本维持盈利,通宵营业讲给药店带来极大的人力成本压力。
原因二:消费者需求量并不大
张亮指出,其实药店的生意好坏,盈利与否与营业时长并不成正比例,有些药店即使晚关门,依然销售额上比不上一些地段较好,人流量多的药店。
更重要的是,一般居民去药店买的药都是家中常备药,出现一时短缺的情况极少,如果确晚上发生急症或者不适,我们建议最好还是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当然,这不是说药店就可以不用24小时售药,解决市民后半夜的买药难问题,有待市场进一步成熟,也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
廉价药渐渐消失是一种趋势,消费者别“大惊小怪”
此外,还有不少消费者抱怨在药店中买到廉价药的比例越来越少,一去药店普通的感冒药就要花费几十元的。对此,张亮解释,对于廉价药逐渐消失的原因,很多消费者都习惯于将矛头指向了药品生产厂家和零售终端,“但我们也没有办法,不断上涨的原料、人力、物力成本等因素,靠廉价药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导致卖一瓶亏一瓶,最后干脆不卖了。”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包括廉价药由于利润空间少被少用后,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有部分廉价药则是之前存在工艺、化学成分的不安全性,重新升级包装后,药效更好,副作用更少,但这些都需要成本,最后就表现在廉价药的价格换包装后价格翻倍了。
张亮指出,廉价药消失是不可抗拒的,大家也要接受药“没有以前那么便宜了”,这是趋势。
“对于一些低收入人群,即便愿意承担药品的不安全性,但作为药业来说面对的是全部人群,其实应该是政府或者社会对这类人群购药进行补贴,提供必须的医疗保障,而不能统统怪罪于药企定价过高,或药品流通环节加价厉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