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餐定时
人体有个生物钟,到点了就该吃,只有保持规律,钟才能走得准走得长。一旦打破平衡,破坏自然规律,身体就会受到损伤。
定时进餐是人的生理要求所决定的。医学研究表明,食物进入胃以后,不同性质的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素食停留约4小时,肉食停留约6小时,然后就进入小肠。当胃中这些食物排空到一定程度时,人便产生饥饿的感觉,这时体内的消化功能活跃,进食欲望强烈,此时进餐,对食物消化十分有利。我国传统的一日三餐间隔时间为4~6小时,这个间距正好是胃把上顿食物排空,消化功能再度活跃的时间,符合科学饮食要求。
规律吃三餐,尤其不能跳过早餐。吃早餐是提高基础代谢率的好方法。忍饥挨饿除了令人心情不好,更无益于减重,不定时吃则容易造成下一餐吃过量。调整好三餐比例,一般以早、午、晚餐摄入量分别占全天食物总量的30%、40%、30%为宜。三餐最好间隔4-6小时,睡前2-3小时内不要进食。即使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减重,也要尽可能在固定的时间用餐和吃点心。
五、午休
适当的午睡可以消除疲劳,人脑细胞的兴奋一般能维持4个小时,午饭后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统,大脑的供血比较少。身体需要短时间的调整,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午睡还能补偿夜间睡眠不足,使人的大脑和身体都处于一个正常有序的状态。
午睡固然可以帮助人们补充睡眠,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但午睡也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首先,午饭后不可立即睡觉。刚吃完饭就午睡,可能引起食物反流,使胃液刺激食道,轻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严重的则可能产生反流性食管炎。因此,午饭后最好休息20分钟左右再睡。
其次,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实际的睡眠时间达到十几分钟就够了;习惯睡较长时间的,也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因为睡多了以后,人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慢,醒来后就会感到更加困倦。
再次,午睡最好到床上休息,采取右侧卧位。不少人习惯坐着或趴在桌上午睡,这样会压迫身体,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轻则不能使身体得到调剂、休息,严重的可能导致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高伟指出,现在医院在临床诊疗中,已经发现越来越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为睡眠习惯不佳而导致这方面的疾病。专家建议,应该养成在需要休息时上床睡觉的习惯。对于实在没有条件又需要午睡的白领,至少也应该在沙发上采取卧姿休息。
六、没事儿可以多伸个懒腰
人久坐后,加上大量用脑工作容易引起大脑缺血、缺氧症状,头昏眼花,腿麻腰酸。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说得好:“血不运则百病生”。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血液循环是靠心脏和肌肉的收缩、舒展来加速血液流回心脏。而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抬高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一系列行为动作。这些动作可以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同时,由于上肢、上体的活动,能使更多的含氧的血液供给大脑,使人顿时感到清醒舒适。
此外,伸懒腰还能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较强的收缩,在持续短短的几秒钟内,将很多淤积停滞的血液赶回心脏,增加血液循环量,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吸氧量,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促进肌体新陈代谢;使全身肌肉,尤其是腰部肌肉在有节奏的伸缩中得以平衡,逐渐发达强壮起来,防止腰肌劳损;及时纠正脊柱过渡向前弯曲,保持健美体型。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