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叫停医师“走穴”或因权力无穴可走

2013-09-24 09:02:17东北新闻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深圳市计划实施的允许公立医院执业医师自由“走穴”的改革方案,有些“操之过急”,缺乏周密细致的考虑,允许执业医师自由“走穴”,着实能让某些既得利益群体“无穴可走”,是今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但必须要有完善的法规制度保障为前提,否则,不但会欲速而不达,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今年7月底,深圳市卫人委将《深圳市医师多点自由执业实施细则》上报省卫生厅,该政策打破了医师执业地点不超过3个及须经所在医疗机构允许的限制。昨日有消息称,广东省卫生厅同意在深圳试点多点自由执业后,深圳方面赶在发文前忽然撤销了该方案。

  事实上,深圳市这项允许公立医院执业医师自由“走穴”的改革方案,并没有进入实际实施,无论所设想的“好处”还是由此所给公立医院带来的弊端,都没有实质体现,但有一点显而易见,在各项保障和约束制度均缺乏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无论进行改革的步子是大是小,都会造成一定的“阵痛”,而公立医院执业医生自由“走穴”,注定会损害所在公立医院的利益,但细分析一下,原因似乎还远非如此。

  显然,让公立医院执业医生自由到其他公立或民营医院“走穴”,这如当地官方所分析的那样,一方面患者可以不用到大医院排队就能看到名医,二是让市场为医生定价,促进医生通过提高医疗技术,赚取更多合法利益。另外,以笔者看来,对改善医院普遍存在的以药养医、过度医疗、重复检查等,以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为患者节约诊疗费用等诸多方面都有益处,但弊端显然也有很多。

  能够有资格自由“走穴”的公立医院执业医师,并能够被很多民营医院争抢的“香饽饽”,必然本身就是公立医院的业务骨干,甚至不乏是公立医院的“台柱子”,在公立医院的岗位上,由于受到体制制度的制约,他们的付出与公立医院所给予的回报难成比例,而依靠某些“灰色收入”既有风险又不稳定,他们能在公立医院站住脚,其中也有很多民营医院所不具备的因素,诸如设备资源方面,福利保障方面,业务研究方面,尤其是公立医院的业务骨干,大多都或明或暗的兼职地方某些领导干部的“私人医生”,承担医院内部业务和外部“公关”的双重角色,如果允许这些业务骨干自由合法“走穴”,对公立医院而言则注定是百害而无一利,因此,这一方案在官方征求意见时,遭到各大公立医院“激烈反对”,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排除这些“主观因素”之外,客观上而言,允许公立医院执业医生自由“走穴”,我们还面临很多制度空白,公立医院执业医生的高业务素质,固然有自身的努力,但与公立医院各种资源的提供和培养锻炼也是密不可分,医生到民营医院或小型公立医院“走穴”,除了所在医院担心不能“随叫随到”之外,很可能还会趁机“挪用”本医院的设备资源,尤其让所在医院最不放心的是,出于个人利益权衡,不可避免会造成某些走穴医生会带走本属所在医院的“患者资源”,另外,“走穴”医生所在公立医院与走穴对象医院的收益如何“分成”,如何有效监督等等都缺乏足够的制度保证,从利益的角度看,灵活机动的民营医院对公立医院医生的走穴势必会次“拥抱”态度,因为这一改革对于很多民营医院而言,几乎就是给他们“送钱”。

  确实,深圳市计划实施的这项允许公立医院执业医师自由“走穴”的改革方案,着实有些“操之过急”,缺乏周密细致的考虑,应当说允许执业医师自由“走穴”,着实能让某些既得利益群体“无穴可走”,是今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但必须要有完善的法规制度保障为前提,否则,不但会欲速而不达,可能还会适得其反,使得改革陷入迷途,尤其是这项改革除了对民营医院和老百姓患者有益之外,从根本上撼动了体制内医院和某些官员及各方面既得利益的“奶酪”,这些人为及客观因素障碍形成的壁垒不消除,强行推进可能更会“添乱”,由此来看,深圳市官方允许公立医院执业医师自由“走穴”的改革思路没有问题,方向也正确,叫停应视为权宜之计,官方需要做的是如何制定周密细致的方案,先从建立和完善制度开始,最终摸索出一条既让医生自由“走穴”,又能实现“走穴”医生、公立、民营医院,百姓患者和政府等“多赢”的路子,再行全面推开。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