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180万老小开领医保本 109岁老人吃上宽心丸

2007-10-17 19:39: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在2006年10月23日进行的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道路。这次学习和讲话,被走进怀仁堂的主讲人北京大学的李玲博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医改因关乎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高层讲坛聚焦时代课题 基层践行探寻发展路径———

  从2002年12月26日到2007年9月28日,从集体学习宪法到集体学习扩大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已进行了44次集体学习,集体学习已经成为中央决策层的一项长期制度。

  5年间,有89位专家学者相继走进中南海怀仁堂的这个高层讲坛,就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历史、国际、社会、军事、党建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讲解。

  5年来,这些重大课题的学习不仅带动了中国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多少重大决策在这样的学习中初露端倪,多少基层的探索实践从此发端。为庆祝党的十七大的召开,本报特推出系列报道,反映北京在学习、贯彻、实践这些重大课题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在2006年10月23日进行的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道路。这次学习和讲话,被走进怀仁堂的主讲人北京大学的李玲博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医改因关乎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北京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利民举措。其中,分别于今年9月1日和10月1日开始实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和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尤为引人关注。这个被俗称为“一老一小”的医保新政被李玲博士评价为“雪中送炭”,因为此举将北京市180万城镇无保障老人及学生儿童纳入医保庇护伞。180万人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但109岁的李俊坡老人的笑脸以及拿到医保本后发出的“从此心里不那么扑腾”的感慨却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实例。

  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

  ■内容: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时间:2006年10月23日

  ■主讲人:北京大学李玲教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刘俊教授

  新闻回放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6年10月23日进行第35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此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教授、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刘俊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看法。

  胡锦涛指出,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新华社

  讲话摘录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要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

  ■要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摘自胡锦涛在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专家解读

  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主讲人、北京大学李玲博士———

  医改中国特色体现在

  安全有效方便价廉

  “中央政治局的第35次集体学习和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这次学习主讲人之一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博士认为,把集体学习的主题安排为国外医疗卫生体制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这本身就传递出一个信号,充分显示了中央对人民健康的关心及对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在那次学习当中,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道路,指明了我国卫生改革发展的方向,而这无疑是有里程碑意义的。

  “从未想到有一天会在中央领导人面前讲述自己的研究”的李玲博士告诉记者,她去主讲医疗卫生问题的消息见诸媒体后,她在国外的朋友纷纷给她打电话、发邮件询问相关情况。而在国内,反响更为热烈,“很多医生都表示,医疗卫生事业的春天来了”。

  事实是,一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加快了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迈出较大步伐。在李玲看来,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出台了很多措施。比如,青海并不是经济大省,但对医改的推动力度非常大,他们在农村推行“新农合”,在城镇推行居民医疗保险;而北京的“一老一小”医保政策更把180万城镇无保障老人及学生儿童纳入医保体系,可谓雪中送炭。

  李玲认为,医疗卫生的改革是涉及面最广、最为复杂的一项改革,任何单项、单兵的措施都很难奏效,只能是保险体制、服务体系、监管体系、配套人才机制及药品器材生产、流通、使用等各方面配合行动。

  对于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问题,李玲认为应该用“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这8个字来诠释。她进一步解释道,中国的人口众多、经济水平仍然落后,走任何现存的模式都行不通。根据中国的国情,绝对不能走高、精、尖的道路。只有借鉴国际经验、利用中国优势、创造中国模式,为老百姓提供价廉物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才是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道路。

  相关政策

  北京医保覆盖“一老一小”

  今年9月1日起,北京市城镇家庭只需按每人每年50元缴纳“保费”,便可为孩子增添一份大病医疗保险;10月1日起,北京市尚无医疗保障的城镇老年人,每人每年缴纳300元后,超出1300元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可按60%的比例报销。

  ■学生年缴50元最高可报销17万元

  据介绍,大中小学生和婴幼儿大病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包括:凡具有北京市非农业户籍且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普通高等院校、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就读的在册学生以及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非在校少年儿童、在托幼机构的儿童和散居婴幼儿。参保的学生及婴幼儿每人每年筹资标准为100元,初定家庭和财政各承担50元。每人每年大病医疗费用超过650元起付标准后,超额部分将由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70%,最高可报销17万元。

  ■老人年缴300元超标部分可报销60%

  对于城镇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为凡具有本市非农业户籍,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且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以上的居民。每人每年1400元的保费,政府财政负担1100元,参保老人个人只需缴纳300元。

  据介绍,城镇老年人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为1300元,起付标准以上部分,由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60%,在一个年度内按照比例支付的最高限额为7万元。

  对话十七大代表

  十七大代表、市妇联主席赵津芳

  “一老一小”填补医保空白

  记者:本市推行“一老一小”的医保政策以来使无保障的老年人、学生和儿童的医疗保障问题得到了最终的解决,据您所知,北京市这几年来在推进解决这个问题上面都做过哪些工作呢?

  赵津芳:这足以见得医疗保障对于老百姓的重要性,它可谓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一直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包括本市各级机构、组织都在力图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据我所知,从2001年开始,市政协妇女界别一些委员就提出建议,希望加大力度解决儿童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随后市红十字会牵头组织,本市建立了少儿互助金制度,每名儿童每学年只需缴纳50元,就可获得一年八万元限额的医药费报销。到2004年,已有66万多儿童参加了少儿互助金,但这样的保障毕竟是有限度的,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开展。今年本市推行“一老一小”医疗保障政策,可以说是一项填补医保空白的重大举措,从根源上解决了老年人、学生、儿童的医疗保障问题。

  记者:“一老一小”医保政策对于社会建设有什么意义?

  赵津芳: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专门有一部分涉及社会建设,他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对于社会保障,报告中写道,这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本市的“一老一小”医保政策可以说是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努力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记者:从您了解的情况看,“一老一小”医保政策让多少妇女受益?

  赵津芳:北京市妇女儿童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本市妇女平均寿命要不低于80岁,而有了医疗保障才能提健康寿命的问题,可以说医保体系是健康体系的基础。据我所知,一老一小医保政策获益的人群中,妇女占到了一半左右,医保体系健全完善了,妇女健康寿命就会提高。当然,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妇女儿童的医疗保障问题也会提上议事日程。届时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也会上一个台阶。

  “我知道,这会儿我要是住院,花10000元,自己就拿4000元。”当“一老一小”男性参保者中年龄最大的李俊坡掰着手指头,跟记者解释着他所参加的“一老”医保的报销比例时,尽管忘记了扣除1300元的起付标准,还是让记者诧异于这位109岁老人对于医保是如此门儿清!

  ■咱也能免费享受政府报销待遇了

  见到李俊坡老人的那一天,正好是其所在的北新桥街道社保所的工作人员为他送医保本的日子。接过医保本的那一瞬间,原本坐在轮椅上,刚才看上去还有些委顿的老人一下子显现出精气神来,眉开眼笑、很是利索地站了起来,来了句京腔京韵:“来就来呗,干吗还拎东西!”这不禁让院子里的人忍俊不禁。旁边已然87岁的女儿也笑逐颜开地对老父亲说:“这下您老放心了吧!医保本都给您送家来了!”

  问起办参保的事儿,老爷子说:“是我外孙子帮我跑的!”接着回忆说,8月份的时候,外孙子就通过报纸、电视以及街道张贴的海报知道了城镇无保障老人可以参加“一老一小”医保的消息。回来跟老爷子一说,老爷子很高兴,催着外孙子赶紧办。外孙子到社保所再一细打听,老人除了享受国家给补贴的1100元之外,原本要由个人缴纳的300元也由于享受低保可以免交。这下,老爷子更“牛”了,每天都跟家人念叨“咱也能免费享受政府报销待遇了”!而街道社保所的同志一听是为109岁的老爷子办参保,二话没说,一次性把手续全部办完,并告诉老爷子放心在家里等着,医保本一下来就给送家去。

 老爷子的女儿尽管身体不好出入医院不算新鲜事,但因为有职工保险,她也不担心。这回老爷子拿到医保本还“老小孩”了几回,跟外孙女说:“你妈怎么有病就能住院,我怎么就不行?老给我吃药!”“今天拿着医保本了,您就可以放心住院了!”当记者接着女儿的话茬儿逗问老爷子时,老爷子呵呵笑着,“还是不住院好!”

  ■医保报销细节门儿清以后看病就照本行事

  问起老爷子是哪年出生的,“那得说旧历了,我是光绪24年出生的。”“那今年是哪年呢?”“2007年,明年就开奥运会了!”老人的回答中明显告诉别人自己并不糊涂。“我还知道,不光是我们老的可以上保险,小孩子也可以。我上初中的重孙子前两天也上了保险,听外孙子说统称‘一老一小’!”老爷子继续“卖弄”起来。

  于是记者就试探着问问老爷子医保都能报销什么、报销比例等等细节来。老爷子不紧不慢地回答:“光去看病不住院是不给报销的,要是住院了,就能报销一部分。”然后就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比如住院花10000元,咱自己拿4000元就成了!”虽然,老爷子忘记了扣除1300元的起付标准,但记者仍诧异于老爷子的理解力。“这都是外孙子他们讲给我听的,我都记着呢!”当记者问他还有没有其他要求,老爷子摇摇头说:“这样已经很好了!以后啊,看病咱就照本行事,该咋着就咋着。”

  老爷子现在已经是五世同堂,最小的一辈才两岁。老爷子总说自己是革命家庭,大家庭里有7名党员。“有点小困难,自己解决。哪能老麻烦政府呢!这次已经够感谢的了,一分钱未花,还把医保本送到家里来了。”

  ■有了大病保险心里就不扑腾了

  “现在,要是听说谁没医保,心里就害怕!”老爷子在自己刚有了医疗保障后就担心起别人来了。

  生于1898年的李俊坡,老北京人。15岁时,就在北京后门桥宝膳金店学徒,学徒的时候是个得宠的徒弟,19岁当上了账房先生。由于幼年读过8年书,写得一手好字,又懂会计知识,44岁的时候他在前门的巨成金店任过总经理,在金行里任过10多年负责人,成了前门珠宝市一带小有名气的人。凡有新店开张请他写个匾,凡有人家办红白喜事请他记个账,他都乐意去。之后,因为一时之气退职。70多岁时他还在当时的朝阳门外604钻井队值夜班,每天都要给钻井队的职工生火,一直干到80岁才离开钻井队。“那时候活儿是没少干,但越老越觉得不踏实。现在,有了这大病保险,我这心里啊,就不那么扑腾了!”

  “不知道这是就东城区的政策还是全国都这样啊?”老爷子发问了。

  当老爷子听说整个北京的城镇无保障老人和孩子都可以参保“一老一小”时,他说:“这样好,这样好!这个保险,那正经儿不错!”

  ■记者手记

  本市城镇医疗保险体系

  覆盖率达到95%

  采访李俊坡老人的那一天,记者还见到了另外一位113岁老人于张氏,她是年龄最大的参保者。因为听力完全丧失,平时鲜有话语的于张氏在接过医保本时难得地冒出一个“好”字,又连连作揖。之后,也不管别人问些什么,就开了“金口”,自行念叨起自己的肩膀疼,想去看医生来。这时记者知道,医保本对老人们来讲就是一颗“宽心丸”!而能够感受到的是,老人们的家人更加高兴,这份医保更像是他们的“定心丸”,让他们心里从未有过的踏实。

  实际上,吃上“宽心丸”的可不仅仅是这些城镇无保障老人,小至出生28天之后的婴儿、儿童、学生等也一起有了医疗保险的“庇护”。随着参保工作的开展,“一老一小”已经成为流行语,为最大多数人所耳熟能详。

  据介绍,今年开始实施的“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覆盖的参保人群达到180万左右,这使得北京市的城镇医疗保险体系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据悉,剩余的5%、包括8万人左右的劳动年龄内的城镇重度残疾人员和40万人左右的劳动年龄内的城镇无业人员的参保工作明年也将启动。届时,北京市将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全覆盖,每一位城镇居民都会在医疗保险体系的“大伞”下安心工作、生活。

(责任编辑:龙彩霞)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