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美国一部育儿新著《育儿震撼:关于儿童的新想法》则认为,过多表扬不利孩子成长。比如因为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加赞赏,会令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不再努力钻研。研究显示,受到过度表扬的学生往往不愿承担风险、不愿付出努力。作者建议,父母对孩子的赞赏应有一定限度,应更多地赞赏孩子的努力过程而非结果。
根据广州市卫生部门公布的一项对广州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17.4%的广州医生护士曾有过自杀念头,37.02%有挫败感,若有机会重新择业,近半不愿再选现职。从结果看,广州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随医患矛盾增多,对患者防范心理重。
2010-02-08成绩优异的高三男生小斌,一直是师长眼里的模范生,可他迷恋韩国明星,宁可休学也硬要整形变脸!
小张觉得自己真的病了,每天白天头昏、头痛、疲劳、胸闷,晚上睡不好觉,醒后难以再入梦乡;还有腹胀、心动过速、记忆减退,有时还尿频尿急。她跑了好多家医院,除了儿科未看过外,其它各科都看了,作了全身检查,心电图、脑电图、X光、胃镜,甚至CT、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一切正常,使她即喜又忧。
各位家长,你听说过“心理矮小症”吗?2月3日,在沈阳市儿童医院儿科保健室,一些忧心忡忡的家长领着孩子赶来咨询。面对儿科医生下的“心理矮小症”这一诊断,不少家长都感到很疑惑。
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显示,夫妻闹矛盾时,压抑愤怒容易导致死亡率上升,而吵架却可能有益健康。
每天到了半夜一两点钟,仍然耗在网上不肯下线;一到休息日就呼朋唤友出去玩,直到凌晨才回家;有些人习惯晚上加班,一干就到了半夜。按说,熬夜困了应该很快睡着,但他们却发现,越是熬夜就越睡不着或睡不踏实,而且还感到抑郁。
孤独,本就是人生中的一种体验。但就是这份孤独感,却打得某些人措手不及,他们害怕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独处一室,没人理、没人陪就会害怕,往轻里说这是一种心理问题,严重则是“孤独恐惧症”。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些人交往起来让人感觉如履薄冰:心眼特别小,一句无意的话都可能让他们听出敌意;神经绷得特别紧,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他们如临大敌;感情特别脆弱,话说轻说重了都会让他们郁闷很久。这样的人我们形容为“敏感”,虽然是人人都可以有一点的小问题,但一旦变得害人害己,可就是容易让人引发的许多心理疾病的人格障碍。
专家小传:赵冬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流行病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0-02-04英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每天花费大量时间上网的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其他人。
来自世界各地的调查都指向同一个结果:男性对伴侣的“精神出轨”看得比较开,而对“肉体出轨”难以忍受。女性则相反,较能谅解男性的肉体不忠,而精神上的花心更超出她们的忍耐度,并诱发无穷醋意。
2010-02-03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不少“剩女”再次面对家人催促带人回家的烦恼。网上甚至有人用“春节跟谁回家”的帖子诉说着不安和迷茫。专家指出,“剩女”之所以“剩”,如果不是自我选择的结果,那么就要突破几大心理难关,好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伴儿。
网站调查:43%的网友因“回家过年开支太大,承受不起”而不敢回老家。
2010-02-03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艾伯特·史怀哲说,“逃离生命迷思的方法有二:音乐和猫”。古往今来,从埃及艳后和武则天到牛顿、海明威,再到老舍和冰心等众多名人都是爱猫者。日本的Hello Kitty(凯蒂猫)、龙猫和机器猫以及美国的加菲猫等卡通形象的风靡,也反映了许多人对猫如痴如醉的喜爱。而最近的一项心理研究则发现,相比老好人式的爱狗者来说,有个性、更自我是许多爱猫者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