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药贩子疯狂“蚕食”医保 团伙涉案5200多万元

2009-01-05 09:52: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008年最后一天,温州乐清人於友兵夫妇和9个“老乡”一起站在杭州市上城区法院审判台上。法官宣判:於友兵执行有期徒刑11年,处罚金人民币81.5万元。<br>

  2008年最后一天,温州乐清人於友兵夫妇和9个“老乡”一起站在杭州市上城区法院审判台上。法官宣判:於友兵执行有期徒刑11年,处罚金人民币81.5万元。

  以於友兵为首的犯罪团伙,制造了医保药品非法采购、倒卖系列案件,涉案金额达5200多万元。

  医保“蛀虫”

  2007年9月28日,杭州警方接到举报,查获了杭州汽车南站附近的药品非法回收、销售窝点。当警方进入该团伙在杭海路某仓库时,眼前的一幕令他们惊讶不已:一摞摞药成堆摆放在地上,有治疗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常用药,也有非常用药如万艾可(),据现场清查,仓库中药品达500多种,市场价100多万元。几名犯罪嫌疑人在仓库内打包,准备出货。於友兵当场被抓。

  承办此案的杭州市上城区检察院检察官田涛说,於友兵两年前就因非法经营药品被判缓刑,但他不仅没有痛改前非,反而变本加厉买卖起医保药品。2005年至2007年期间,於友兵和妻子董秀利在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情况下,从药贩子手中回收医保药品,再高价卖到其他城市。2007年六七月间,於友兵召集福建乐清老乡及“同行”商议后决定,9人合伙投资,每人出资20万元,共同经营药品生意,他们还雇了3名员工,购买了一辆小货车专门跑运输。

  记者从侦办检查机关获悉,9人团伙经营不到3个月,案值就近1300万。该团伙两年多来非法经营额总计高达5200多万元。

  由于这些药品属低价销售,於友兵等人收到的货款实际只有药品市场价格的五至六成左右,也就是说,於友兵一伙人非法经营的行为实际给医保造成近亿元损失。

  药贩“利益链”

  随着案件的侦破,一条完整的“医保药品非法采购、销售”利益链浮现:於友兵等人先联系好外地的下家,然后联系走街串巷收购药品的一道贩子,一道贩子先向参加医保的社会人员回收从医保配出的药,於友兵等人加价购进,除去药品包装盒上的医嘱,整理打包后提价5%左右发往汕头、揭阳、福州等地,再由外地三道贩子将药品出售给一些私营小诊所和药店。

  透视这起案值高达5200多万的非法经营医保药品案,检察官发现,医保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成了药贩子获利的“渠道”。

  田涛说,非法买卖医保用药已形成一个包括配药、一次收药、二次倒卖、再出售等环节的经营网络,由此构成药贩子固定的“利益链”。

  田涛分析,从医院配药者大多是拥有医保的社会人员,他们从医院配出感冒发烧、高血压等一些常用药,低价卖给收药者。药贩子先是走街串巷收药,有的还在收药过程中形成固定的“客户”源;於友兵等人作为二道贩子,负责联系街头药贩和网络终端的出售者,他们的“规模经营”使交易渠道更为畅通、销售网络更高效运行;出售者散布于外地,与一些私人诊所、药店建立固定营销关系。

  堵塞医保漏洞

  “於友兵等人非法经营案,反映出医保制度在就诊规范性、审核监督、结算方式等方面存在管理漏洞。”田涛说,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践时间短,医保管理对象庞杂,涉及参保人、医疗机构、药店工作人员等诸多群体,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医保管理机构对欺诈医保基金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往往需要得到卫生、公安、药监、街道居委会等有关方面配合,但目前缺乏法定的工作协调机制,调查取证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削弱了医保管理力度。

  田涛说,期待通过法律和制度上更深层次的补丁来堵塞医保制度漏洞,斩断药贩子的利益链。

(责任编辑:郎成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