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90名医卫界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医院防暴必须升级

2014-03-14 08:37:28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3月7日,90位医卫界政协委员联名“紧急提案”,建议将医疗机构列为公共场所进行安保,尽快制定出台《医疗机构治安管理条例》,防止暴力伤医再次发生。

  近年来,恶性暴力伤医事件频发。卫计委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仅8个月时间,伤害医务人员事件就达2240件,比2012年增加了20%;中国医院协会2013年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内地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超过六成的医生遭受过患者的攻击并明显受伤。暴力伤医事件频发,使医患关系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一大热点,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成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3月7日,90位医卫界政协委员联名“紧急提案”,建议将医疗机构列为公共场所进行安保,尽快制定出台《医疗机构治安管理条例》,防止暴力伤医再次发生。当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听取贵州代表讲述医闹的严重后果后回应,必须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任何伤害医护人员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法严肃处理。

  “医生也是人,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2012年3月,哈医大研究生王浩被患者无辜杀害的阴霾还未散去,杀医、伤医、辱医事件又接连发生。今年两会前夕及召开期间,这类恶性事件更是集中出现。2月17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北钢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孙东涛在接诊时,被患者用铁棍猛击致死;2月18日,河北易县一名普外科医生被患者割伤颈部;2月2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一名怀孕护士遭患者暴打;2月25日,南京口腔医院护士被患者家属打至双下肢瘫痪;3月5日,广东潮州市中心医院医生被几十个人押着“游街”;3月7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一名候诊患者突然闯入诊室用锤子将医生打伤……白大褂被鲜血一次次染红,医者痛心,世界震惊!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待医生如此地残暴和不尊重!”说起近期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非常气愤,这种现象已经不是偶然了,就像传染病流行一样,成了一种社会风气。95岁高龄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医大师李辅仁激动地说:“我很愤怒无缘无故杀医、伤医的人。这些事情在五六年前,甚至十年前就出现过,近几年非但没有制止,反而愈演愈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指出,细想一些伤医极端事件,一不是医疗事故,二不是乱收费,三不是看不上病的诊疗延误,其中多数只是医患对治疗效果意见不一致,这已经超出了医患关系的范畴。面对暴力伤医,从医40余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郭淑芹不禁哽咽,“这伤害的不仅仅是几个医生,而是全国860万医务人员的心。”她说:“医生也是人,有血有肉有尊严,谁来维护我们的人权?我们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的确,医生也是普通人,他们脱了白大褂,就变成了别人的儿女、父母、妻子或丈夫。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军医大学校长赵铱民恳切地说:“请大家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下医生的一天,他们每天要看多少个病人,有没有时间喝水、吃饭、上厕所?尽管出现了这么多的暴力伤医事件,我们的医生虽心怀恐惧,但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这又说明了什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大夫迟聘的父亲去挂号看病,只是为了让出诊中的儿子停下一分钟喝点水歇一歇。迟聘坦言:“我从不奢望我的患者会体谅我们的辛苦,更不奢望他们会感谢我,我只希望他们能公正地对待我和我的同事,像尊重和爱惜他们自己的生命一样,尊重医护人员的生命。”

  医患误解从何而来

  伤医事件频发,全社会都要重视和反思,是什么让医患之间有如此深的误解?又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彼此间的信任?

  在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副校长熊思东看来,其根源在于医疗资源短缺和配置不均衡,我们常引以为豪的“用占全球2%的医疗卫生资源服务了占世界20%的人口”,就是这一短缺现象的鲜明表现。“我们医院每天门诊患者9000~10000人,你想想,一个医生在短时间内要看那么多病人,分配给每一个病人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家排了一夜队,看了几分钟病,我们的医生还得要问病人‘您是公费还是自费,有没有医保,是用国产药还是进口的……’让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不该谈钱的群体,面对病人的时候,每句话都离不开钱。”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说,医患矛盾根源要从制度上追溯。1983年我国开始实施医疗改革,对公立医院“断奶断粮”,开始实行医院医疗承包。表面上公立医院姓“公”,但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需要医院自己挣钱。中国医学科学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主任袁钟教授指出,当医生不再一心只想着治病救人,而要担心自己的温饱时,医疗的公益性也就不复存在。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滞后,也是一方面原因。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实现全民医保,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偏低,看病自费比例居高不下,很多人举债看病,因病致贫,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感觉人财两空,就很容易产生偏激情绪。

  另外,公众健康素养低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赵铱民指出,医学有局限性,世界上1/3的疾病可以自愈,1/3通过治疗可以治愈,剩下1/3还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这一点早已在国际上达成共识,而这种局限来自生命现象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差异性。然而,患者总是认为医生是万能的,要求医生能够预防、诊断、治疗所有疾病,一旦出现不好的诊疗效果,患者就会把怨气全撒在医生身上。要知道,医生不是神,面对疾病夺取患者生命时,医生也深感无能为力,心情同样很沉重。

  最后,媒体的“放大效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葛均波一再强调,一些媒体过度报道医疗行业的负面新闻,有的虽然是特例,但却让人们心理产生紧张、恐惧和危机感,让医生形象被妖魔化,严重影响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甚至容易让人产生“仇医”情绪。

  联合提案,将医院列为公共场所

  越来越恶化的就医环境,让医卫界不得不行动起来自我救护。两会期间,90名代表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将医疗机构明确列入公共场所范畴进行管理,尽快制定出台《医疗机构治安管理条例》,防止暴力伤医再次发生。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中明确界定了几种公共场所: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医院并不在其中。而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显然忽视了,这些年来医疗机构从封闭内部单位向公共场所演变的现实。医院除了是治病救人的场所,也是人来车往、人口流动大的公共场所。2013年全年各医院的门诊量已达73亿人次之多,远远高于春运的两倍。提案牵头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峰义正词严地说,医院不作为公共场所,“患者在医院闹事、打骂医生,只要不出人命,警察即使赶到现场也无法可依。”

  熊思东认为,在保证医护人员安全的同时,还要从根源上解决医疗资源短缺、分布不均的问题,除了要新建医院,对新医院进行合理布局,更重要的是要盘活医院现有的存量。对医院的门诊资源进行分流,不要什么病都扎堆到三甲医院,不要什么病都看专家门诊。另外,建议让更多的医生进行“多点行医”,这样就会把一些大医院中过剩的优质医生资源激活。

  全国政协委员、同仁医院副院长徐亮则指出,医疗服务是高风险的行业,即便是再规范、技术再精湛的医生做手术,患者也可能出现一定比例的手术并发症。但由于制度上的缺陷,一旦医疗纠纷发生,矛盾往往集中到医院和医生身上。要从制度上解决医患间的问题,他认为要建立第三方赔付和咨询机制。比较理想的医患关系应该包括五个主题:医院、医生、患者、赔偿方、咨询方,从而保证信息的平衡。比如手术前,除了手术大夫外,应该由第三方咨询,如果术后出现纠纷,发达国家一般由保险公司或者再联合医师协会作为赔付方,患者不会闹医院,而是找第三方赔付者进行理论、获得赔偿。

  刘玉村指出,医改应该把医药价格理顺了,让医生少谈钱,这些带着躯体病痛来看病的人,感觉就会好很多,对医生才会有起码的尊重感。患者应该是怀着敬畏之心去求医问药。“敬”就是对医生的尊重,“畏”代表着患者对自己身体的不安和担心。刘玉村还强调:“医院还要重视文化建设,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北大医院的院训是厚德尚道,简称厚道,我要求我们医院的医生厚道,对病人要怀有仁爱之情。”与此同时,医生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才能应对各种患者和病症。“对医患关系,大家不要过于悲观,要看到美好的一面,媒体要公正报道,不要放大极端事件。看问题要阳光一些,心态阳光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会变得阳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刘玉村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1960年6月10日出生天津,1983年8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并分配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任住院医师,1984年8月-1988年8月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读临床博士研究生,并获临床博士学位。1988年9月-1990年10月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任主治医师,1990年10月-1992年12月国家教委公派赴丹麦国家医院进修,从事肝脏移植及胃肠外科的临床工作和实验研究。1992年12月起,在第一医院普外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9年任主任医师,从事关于胃肠肿瘤的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1999年1月任第一医院副院长,兼普通外科副主任。2002年始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2006年6月16日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1996年建立大肠癌实验室,专门从事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基础科学研究。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危重症和外科感染专业组副组长。提出“三三三一”工程,狠抓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努力打造医院文化,获得多项荣誉。在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上,刘玉村院长作为专家代表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作为专家代表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瘫痪
  • 珍宝丸

    清热,醒脑开窍,舒筋通络,干黄水。用于瘟热、陈旧热症、白脉病,四肢麻木,瘫痪,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痹症,痛风,肢体强直,关节不利。对白脉病有良效。[详细]

    去看看 ¥50.5
  • 扎冲十三味丸

    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除湿。用于半身不遂,口眼斜、四肢麻木、腰腿不利、语言不清、筋骨疼痛、神经麻痹、风湿,关节疼痛等症[详细]

    去看看 ¥32.57
  • 益脉康胶囊

    活血化瘀,有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出血后遗瘫痪,眼底视网膜静脉阻塞,冠心病,血管炎性皮肤病,风湿病。[详细]

    去看看 ¥14.7
擅长瘫痪专家更多
  • 陈晖主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用中西医结合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等。

  • 谢芸主任医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坐骨神经痛、面神经瘫痪、脑动脉硬化、肩周炎、骨性关节炎、颈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肌筋膜炎、顽固性顺逆,术后肠麻痹以及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肥胖症、黄褐斑、痤疮、色素沉着、皱纹增多等损容性疾病

  • 李华伟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擅长领域:耳显微外科和耳聋、眩晕的防治,在急、慢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中耳畸形和耳硬化症的听力重建手术,重度耳聋的人工耳蜗植入,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显微外科治疗及耳部肿瘤的外科治疗等耳科疾病的治疗有特长。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