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北京卫生系统积极投入抗洪抢险

2012-07-24 21:47:14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7月21日午后至夜间,61年未遇的特大暴雨袭击北京城,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暴雨发生后,北京市卫生局、区县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单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快速组织干部、职工积极投入抢险救灾之中。领导连夜研究部署工作,及时深入灾区一线察看灾情,现场办公。广大干部职工坚守岗位,临危不惧,勇于牺牲,挺身而出,迅速展开生产自救,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集体财产,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同时,通过媒体及时传播防病知识,广泛宣传医务人员的感人事迹。

  一、北京市卫生局行动迅速,连夜部署卫生应急防疫工作

  针对北京市遭遇进入主汛期以来今年首场暴雨袭击伴雷电大风气象灾害和一些地区出现山洪和内涝导致人员伤亡和山洪围困的情形,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暴雨洪涝后传染病疫情、食源性疾患和饮用水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灾后无大疫,7月21日,根据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北京市应急委和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北京市卫生局紧急启动卫生应急机制并连夜向各区县卫生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卫生监督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单位迅速做好本市暴雨洪涝后卫生防疫准备工作,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周密安排。要求各单位提高对暴雨洪涝后可能诱发次生或衍生传染病疫情和食源性疾患、饮用水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要性的认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迅速组织本辖区、本单位力量加强主动应对,防止灾后疫情发生和蔓延。

  二是采取措施,有效防控。要求各单位在7月22日暴雨停止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对于灾情严重的区县要及时组织专家开展灾后饮用水、食品、公共场所中可能对健康有害的因素的风险评估和形势研判,进行健康危险评价。重点落实饮用水(尤其农村自备水井)、食品和环境卫生措施,强化卫生监督。加强消杀灭工作,保证饮用水和食品安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垃圾污物、人畜粪便等环境卫生学处理,消灭蚊、蝇孳生地,开展灭鼠工作,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三是加强监测,落实四早。要求各单位做好暴雨洪涝后疾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处理传染源,加强病人的隔离、治疗,做好疫点(疫区)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有效防控传染病的发生。四是加强值守应急,强化信息报送。要求各单位加强值班,落实值守应急,保证通讯渠道畅通,做好人员、车辆、消杀灭药械的各项充分准备,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和相关服务保障工作。一旦出现暴雨洪涝后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在迅速组织救援的同时,按照规定在第一时间向属地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情况。五是加强健康宣教,增强防病意识。要求各区县大力宣传暴雨洪涝后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应急措施及要求,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和多种形式宣传灾后防病知识,增强公众自我防病意识。

  二、加强疾病防控,确保灾后无大疫

  (一)丁向阳副市长主持召开卫生防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7月24日,丁向阳副市长主持召开我市“7.21”强降雨卫生防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预示着我市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将全面提速推进,确保灾后无大疫。16个区县政府以及市农业、水务、市政市容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据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7月23日24时,全市尚未接到各类传染病异常增多的情况,也未收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往年情况相比,目前疫情态势总体平稳。当前仍是灾后疫病发生的高风险期,形势依然严峻,灾后可能引发一些公共卫生问题:

  一是污水中夹杂各类垃圾、粪便等污物,易致饮用水和食物浸泡污染,农村自备井水源更易被污染,胃肠疾病流行的风险增大;

  二是原有河流湖泊自然存在一些肠道致病菌,随着水流四处散布,加上蚊蝇孳生,易发生肠道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三是其他动物源性疾病、鼠传疾病、红眼病等发生几率可能增高。因此,必须采取严密、有效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疫病流行。

  丁向阳副市长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各区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前期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对下一步卫生防疫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第一,要认清灾后严峻形势,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极其重要,我们的工作丝毫不能放松懈怠,必须坚决杜绝发生次生衍生灾害,确保不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确保不出现水源、食源、动物源污染等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当前工作重心转到救灾、善后和维稳上来,举全市之力打好这场攻坚战,市卫生局要牵头做好灾后卫生防疫的各项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第二,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积极行动有效防控。各区县、各单位要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组织力量主动加强应对,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后疫情蔓延。重点落实七项工作:一是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形势分析研判,开展风险评估,重点识别灾后饮用水、食品、环境中可能对健康有害的因素,开展健康危险评价。二是重点落实饮用水(尤其水厂、自备水井、二次供水)、食品和环境卫生措施,加强消杀灭工作,做好垃圾污物、人畜粪便、畜禽类尸体等环境卫生学处理,消灭蚊、蝇孳生地,开展灭鼠工作,努力消除传染病可能发生或传播的条件。

  三是做好灾后疾病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传染源。一旦出现灾后疫病,要在迅速组织医疗救援的同时,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做好疫点(疫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四是加强加快消杀灭药物的储备和调配,建立有效供货渠道,保证各区县足量供应。市级专业机构要下到基层开展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五是加强部门联动,发挥首都应对SARS、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卫生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农业、市政市容、水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信息互通,联合行动,配合区县政府共同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六是加强督导检查指导,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各区县、各单位要认真履职,落实责任追究,开展彻底排查,摸清底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严厉打击市场上销售腐败变质食品的违法行为。七是加强健康宣教,增强公众防病意识。各区县、各单位要大力宣传暴雨洪涝后饮用水、食品、环境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等应急措施及要求,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和多种形式宣传灾后防病知识,直接面向灾区群众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加强舆论引导,传达政府的声音,正面宣传感人事迹鼓舞士气。

  (二)北京市疾控中心举全市疾控系统之力,打好汛期卫生防疫攻坚战。7月2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紧急成立了以邓瑛主任为组长的汛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以马彦书记为组长的内部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疾控系统灾后卫生防疫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同时做好中心内部的隐患排查和安全保卫工作。周日,党委委员、中心副主任贺雄同志带领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受灾最严重的房山地区,进行现场灾后防疫工作指导。7月23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召集全市区县疾控中心主任,召开了汛期防病工作通气会,全面部署了汛期防疫工作,建立了每日信息上报制度。为凝聚各方力量,全力保障抗洪救灾防疫工作,北京市疾控中心党委向全市疾控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发出了倡议书,向中心各支部、各科所发布了动员令。分别对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和党支部提出了要求,号召大家要践行北京精神,发扬 “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仁爱精诚,协和担当”的北京疾控精神,带头参加急、难、险、重任务,带头排查险情隐患,带头做好疫情值班和岗位值守,做到有灾情的地方就有我们的岗位,有岗位的地方就有共产党员,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健全党组织的地方就能够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举全系统之力打好救灾防疫维稳攻坚战。7月24日下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全体党委委员分赴房山、丰台、门头沟等重灾区进行现场办公,排查险情隐患,制定防疫方案,为做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而不懈努力着。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