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深圳“八毛门”患儿小强康复出院 医患和解收场

2011-11-03 09:25:00人民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在发出感谢及致歉信后,“八毛门”事件的主角、小强的爸爸陈刚通过医院表示不愿接受采访。医院也呼吁给小强一个宁静的恢复和生长环境,毕竟小强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10月28日,被报道为“8毛钱治好10万元疾病”而引发社会关注的“八毛门”小病友小强康复出院。武汉同济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宝宝目前饮食正常,已经长得白白胖胖了,手术后小强体重比入院时增长1公斤多。小强的爸爸陈刚也向媒体发出感谢及道歉信,向之前误会的深圳儿童医院致歉。

  皆大欢喜——“八毛门”事件画上句号

  8月,刚出生的小强肚子有点鼓,大便排出困难。深圳市儿童医院检查后疑为先天性巨结肠建议做手术,孩子的爸爸陈刚向媒体称“医院开出的医疗费用超10万”。后陈刚带孩子转到广州儿童医院求医,他声称,医生检查后认为症状不重,开了价值8角的石蜡油,给孩子通便。孩子仅用了一次,就可正常排便,之后恢复正常。陈刚对深圳儿童医院的误诊提出质疑投诉。

  “八毛门”被报道后引发了强烈的舆论反应。有消息称,深圳多名患儿家长拒绝手术.其中一名出生三天的孩子经医院诊断后也考虑为巨结肠、肠梗阻,家长未接受医生手术建议,11日凌晨孩子突然出现肠穿孔,被迫手术治疗,40多厘米长小肠坏死,孩子后来进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治疗。

  9月小强病情加重。10月11日,小强被带到武汉同济医院就诊,收治小儿外科,入院时年龄1个月24天。同济医院称,患儿入院时查体:精神反应较差,贫血貌,营养不良,腹部明显膨隆,腹壁静脉可见,中上腹可见肠型,家长自行肛门置肛管排便排气。外院结肠钡灌片初步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经过病理诊断与早前医院的结论相符。

  同济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冯杰雄介绍,先天性巨结肠症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先天性畸形,它主要是由直肠或结肠神经节细胞缺乏所致。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是引起幼儿便秘的主要原因,是小儿胃肠门诊中常见的疾病。调查统计,该病全国的发病率为1/5000。“仅靠8毛钱的石蜡油是治不好先天性巨结肠的。”他说。

  同济医院方面介绍,小强此次治疗花费为23886.43元。与当初深圳儿童医院的预计费用接近。

  10月19日小强接受巨结肠根治术。术后医院给予了抗炎,营养支持等一系列治疗,患儿术后恢复顺利,已经正常进食。拔除各种引流管并且伤口拆线后,小强28日痊愈出院。

  患儿出院时,其父亲委托同济医院向社会公布了他的一封感谢及致歉信,信中感谢同济医院治好了孩子的病,同时也向深圳儿童医院道歉。

  得知患儿小强已康复出院,此前曾为其诊断的深圳市儿童医院外科主任李苏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欣慰,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也向家长表示慰问。

  恢复清白——医患间应多一份理解

  在发出感谢及致歉信后,“八毛门”事件的主角、小强的爸爸陈刚通过医院表示不愿接受采访。医院也呼吁给小强一个宁静的恢复和生长环境,毕竟小强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李苏伊称,在“八毛门”事件刚被媒体报道时,自己压力很大,因为陈刚的第一条诉求就是撤销自己的科主任职务,但是根据对孩子进行的检查以及多年经验,对小强的病情心里有数,其后来做手术是意料之中的事。他说,家长的无知会伤害自己的孩子,希望医患之间彼此多一份信任。

  小强出院后,一直关注“八毛门”事件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公开表示,这件事情值得反思,“就事论事,‘八毛门’事件可以看做一场闹剧。”

  “当‘八毛门’的事实逐渐露出水面时,人们喜欢把这种现象挂靠在医生的不正之风上,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廖新波对媒体说,这本身与医德无关,大家都应该从这个事件中吸取教训,当出现医患矛盾时,患者不应该冲动,而应该事实求是,尤其是媒体应该报道多方意见,包括医方的意见。

  一地鸡毛——呼吁增进社会信任

  参与小强治疗的武汉同济医院一位资深主治大夫坦白, “八毛门”折射了医患矛盾的尖锐程度。“作为医生,这种不信任我每天都要面对,说服每个患者相信我的诊断很难,我个人也没什么办法。但还是要呼吁:请患者相信医生,请相信医生的专业能力,也请相信医生的道德水平,毕竟我们都是为了患者好。”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夏倩芳教授认为,医患之间,乃至社会各群体之间,都需要增进沟通。“医患之间的关系在近年来十分紧张,这主要是由于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同、诉求不同,彼此之间缺乏共情、互信所造成的。如果能够增进沟通,也许‘八毛门’这样的事件就能少一些。”

  “媒体对于增进社会理解、包容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传播过程中应该更加深入的采访更多的人,平衡地展示报道各方的理由和诉求。社会舆论也要对医生、专家、政府等多一份信任,先入为主的偏见只会增加彼此的误会。”夏教授说。

  华中科技大学一位不愿具姓名的社会学者担忧道,“当前,普遍的社会信任的缺乏使得社会运转成本极高。”他认为,“八毛门”和“扶老人却被诬赖”等现象都是社会信任干涸的表现,这些事件提醒公众,重建社会的信任体系、重塑权威机构的形象已经十分急迫,这项工作需要运转体制、监督机制、社会舆论等的协同完善。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