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北京将45万公费医疗涉及者纳入医保

2010-01-19 08:42: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今年,北京市要大力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区县公费医疗制度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br>

  平谷试点经验

  多花300万解决财政“无底洞”

  “公费医疗是个无底洞,晚改不如早改,早改早受益”,平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忠说,“过去9个月,我们用300万元打破了沉寂50多年的公费医疗,不仅解决了财政的多年积弊,个人就医也更便利,医院也是受益方”。根据刘忠的描述,这是一场没有利益博弈的改革。

  “挂床”230天多花2万

  “公费医疗”,听起来令很多人羡慕的词,它往往意味着享受住院全额报销,不过也助长了“挂床不住院”、“小病住院”等不良风气。

  平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中心副主任朱衍力介绍,去年4月1日推出医改时曾调查公费医疗住院情况,结果发现,一名高血压患者连续“住院”230天,医院不仅安排了床位,还定期开药,护士都配好了,而患者根本不在医院,只是将身份确定为“住院”,人却在家里。

  “这就是‘挂床’”,朱衍力解释,根据公费医疗的规定,门诊费是无法报销的,但住院却基本可以享受全额报销,所以许多慢性病患者,乃至感冒发烧的人都想方设法住院,“大大增加了财政负担”。

  根据测算,这名高血压患者原本1万多的医药费,因为230天的“挂床”,医疗费达到3万多元。根据平谷原有的公费医疗制度,财政需多负担2万多元。公费医疗改革后,这笔2万多元的无谓花费被政府拒绝,由个人“埋单”。

  公费医改难在资金

  平谷公费医疗纳入职工基本医保的改革最早始于2009年4月1日。谈起此次改革,刘忠坦言,路途光明,过程艰难。“难就难在资金上”。

  刘忠说,最早提出公费医改是在2009年初,当时市两会刚刚提出,希望在远郊区县试点,平谷区区长邱水平很感兴趣,当即表态要率先尝试,并责成主管副区长李宝峰落实。不过,平谷人保部门拟定的初步方案测算,第一年要投入1.6亿元,因此争议巨大,最初未能通过区长办公会。

  就在大家观望之时,邱水平进行了诸多调研。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人保部门从信息采集、就医选择、费用测算、报销比例等方面继续核算,区财政局反复比对后也认同了“如果不改革,公费医疗就是个无底洞”的观念。提交区常委会审议时,最终选定了投入6000万元的方案。

  多花300万填窟窿

  调查显示,平谷现有1.5355万人享受公费医疗,其中退休干部6267人,在职与退休比例差不多2.5:1,理想比例则是3:1。

  平谷去年4月试运行以来的财政情况来看,运行9个月,累计缴纳医疗保险基金4950万元,其中财政支出4050万元、个人缴费900万元。实际支付3950万元,其中支付个人账户1900万元,支付医疗费用2050万元。基金结余1000万元。与2009年改革前预计的3750万元(不含医院负担)相比,9个月财政多支出300万元。

  “但这300万解决了财政无底洞的大问题”,刘忠说,改革前,财政对公费医疗的报销几乎没有上限,每年按20%的比例递增,财政压力巨大。改革后,医保与工资挂钩,报销总额不再是未知数,财政支出递增的速度一下降到了6%至7%。

  改革后就医更方便

  对患者而言,公费医疗的改革解决了门诊不能报销、报销周期长、异地无法就医等问题。平谷区人力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长青举例说,改革前,在职公务员每年门诊报销费用只有350元,退休的每年600元,由人保部门发到个人所在单位,绝大多数单位直接把钱发放给个人当福利。结果“没病的干得350元,有病的报销不了”。原本针对突发病情或大病的统筹金没有发挥正常作用。

  改革后,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不仅超过门诊起付线1800元的部分可以报销70%至82%,住院报销的比例也在87%至97%,整体统筹下来,个人报销的费用与之前相比有增无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