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残疾人社区康复困难不少

2009-08-24 12:5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005年,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在全国培育了100个示范区。

  在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寺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康复护士徐九霞指着窗外的一片苗圃说:“那些花草都是社区里的智障孩子种的,孩子们还邀请我去参观呢。”除了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护理及公共卫生服务外,徐九霞还承担着社区康复“上传下达”的职责:与康复协调员合作,掌握社区内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并将他们的需求反馈给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中心康复医师出具的评定检查结果及康复训练计划,对到卫生站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另外,陪精神、智力残疾人聊聊天,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也是徐九霞的工作内容之一。

  就上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而言,张金声认为康复护士比康复治疗师更为“全科”。“康复治疗师并不具备医疗知识。比如,长期卧床的残疾人往往长有褥疮,护士在进行康复工作的同时,还可以指导家属换药及如何防范。”

  黄永禧认为,培训社区康复护士是解决我国目前社区康复人才短缺、开展工作困难的有效手段。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国应大力加强康复专科医师及不同层次的康复治疗师的培养,以适应迅速发展的机构康复和社区康复的要求,这是提高康复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

  宣教范围应扩展到非残疾人群

  自从创办康复医学科开始,张金声就一直在辖区内开展康复宣教,专门撰写了《社区康复知识手册》,并通过门诊、各种康复宣教活动、深入家庭对残疾人随访等方式发送到残疾人、家属及护工手中。对于文化低的残疾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手势、图文并茂的画册进行宣教。组织残疾人及家属、护工,在社区卫生站、街道康复室举办“社区康复”讲座、康复咨询等活动。同时,在实施具体治疗与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残疾人、陪护员传授浅显、易学、实用、有效且不受场地限制的康复与护理技术,如偏瘫病人体位摆放、翻身、坐起、站立、行走、防跌倒及转移方法,骨关节病人家庭护理、运动方法,盲人行走、扶助上下楼梯训练,如何配置助听器及各种肢具使用方法,卧床病人皮肤护理常识等相关康复知识与技能。

  经过努力,目前德胜街道残疾人对社区康复知识的知晓率已由原先的1.6%提高到84%。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意外事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致残因素发生率日渐升高。致使很多留有轻重不同残疾的患者经短时间康复治疗后回到家庭,生活在社区中,处于自我封闭的生活状态,不能勇敢地面对社会。张金声在入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某小区居民楼的三层和四层分别有一名因病导致肢体残疾的老人。三楼的老人办了残疾证,因此街道残联派人上门为其安装扶栏等生活辅助设施;而四楼的老人则对“残疾”两个字很抵触,认为自己不是残疾人,只是生病,坚持不办残疾证,也拒绝接受相应的康复训练。

  这件事使张金声认识到,应将社区康复宣教的范围不断扩展到社区其他人群,使社区其他人群对残疾人有更多的了解与关爱。为残疾人融入家庭、社会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

  尚需更多政策支持

  如何从经济上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人均全部收入,城镇为4864元,农村为2260元;12.9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户年人均全部收入低于683元。这项主要数据反映在德胜街道,则体现为21.95%的残疾人享受低保待遇,另有15.08%的残疾人为家庭供养。

  而像曹飞麟这样既不享受低保,生活又确实困难的残疾人也很多。乔宝利算了一笔账:夫妇都是退休职工,每月固定的退休金不足2000元,其他亲属的收入不稳定。一个疗程半年的康复费用大约为12000元。按照北京市的规定,医保报销只覆盖半年。目前曹飞麟接受的是第二个疗程的治疗,今后只能全部自己掏钱。

  针对这部分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街道残联的支持下,也开展免费的康复治疗服务。“但名额有限,每年每个社区分站辖区只有两个名额。免费治疗只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问题。”张金声呼吁,医保等相关制度应该跟进,确实解决残疾人康复的经济负担。

  “比如康复治疗很常用的肌松剂,就没有被纳入北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药品目录。而这种药品在医保定点医院却可以报销。”张金声认为,这种政策产生的诱导效应只会把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引向大医院,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工作的开展。

  另外,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室的配置也需进一步规范。在黄寺社区卫生服务站,康复室的面积只有15平方米,摆下一张治疗床后,剩下的面积只够再放一个小柜子,柜子里放着分指板、纱带、手指阶梯等器件。该中心所辖的另外5个社区站,情况也都基本如此。

  张金声说,建立社区康复工作建设管理标准和社区康复技术指南迫在眉睫。

更多精彩尽在产经频道!

(实习编辑:郑文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南振国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临床三科

南振国,男,主任医师,教授。 专业特长: 各类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症、青少年心理障碍的诊断、治疗;酒药依赖的诊治。 社会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会员;华北煤炭医学院精神卫生学教授;《中华误诊学》杂志特约编委。 工作简历: 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从事精神卫生临床工作26年。曾担任病区主任;临床三科、四科科主任;门诊部主任;现任社会工作科主任。2001年晋升为精神医学主任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及20余年的教学经验。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独立或合作发表论文近30篇。多次获得各种奖励,1991获北京市优秀青年医师称号;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抗“非典”优秀党员及先进工作者。

相关专题
2012国际残疾人日:耳聋近在咫尺,预防重在心情

12月3日,今天是第20个“世界残疾人日”,残疾人问题再次受到各方关注。谈到残疾人大家首先会想起四肢残疾患者,但是居各类残疾之首的听力残障却常被人忽略的。目前,中国有残疾人8500万,其中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占残疾人总数的24.2%%。39健康网特地邀请广东总队医院耳鼻咽喉中心的专家来介绍如何预防耳聋的发生以及其治疗方法。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