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民营医院有没有“公益性”?

2009-07-02 10:17: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新医改方案透视着一个积极的信息,那就是明确将民营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同样发挥着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作用。因为有了这样的定位,眼下就有必要对民营医院承担的“公益性”职责进行讨论。<br><br>

  民营医院“公益性”需要再讨论

  新医改方案透视着一个积极的信息,那就是明确将民营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同样发挥着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作用。因为有了这样的定位,眼下就有必要对民营医院承担的“公益性”职责进行讨论。

  有专家曾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职责归纳为6个方面:一是提供的主要是基本医疗服务。二是在日常诊疗服务中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三是积极迅速地救治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伤病员。四是在日常工作中收治无主病人。五是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六是承担医学教育和为社会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任务。对照这6条“公益性”职责,民营医院几乎全部可以“对号入座”。因为从卫生部到各基层的卫生行政部门,目前对民营医院的考核目标和细则中均可找到对应的条文,甚至有些方面的责任考核更为严格,尤其是对遇到同样性质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时,则往往会对公立医院“网开一面”,而对民营医院从严处理。

  值得特别讨论的一点是医院在追求“公益性”为目标的过程中,是需要有完善的补偿机制作保证的。在这一点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补偿保证全部由国家财政提供,如基本建设、大型设备、人力成本等,即使是医疗服务的13.67%的亏损率,也由政府允许以药品加成等收入来做政策性弥补。相比之下,民营医院的“公益性”补偿则全部得靠自己,甚至还要向国家上缴营业税和所得税。虽然也有一些属于公共卫生类的“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政策性补偿,但与庞大的自筹性补偿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投资主体不是“公益性”的决定因素

  医疗服务是具有一定公益性的公共事业,即使是营利性的医院,也不能彻底抹杀其医疗卫生事业本身具有的公益性色彩,更不能以投资主体的不同来定位是否具有公益性。基于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专家的这一观点,我觉得有必要对民营医院的角色价值进行讨论。

  民营医院是以社会资本为投资主体出现的,它的出现和发展在促进社会和谐和持续进步中体现了多重积极意义。首先是将优良的企业运作经验输入卫生事业,使惯行的卫生事业计划体制在新的“管理资本”冲击下发生“变革”,从而使卫生事业的管理理念、运行方式及绩效考核运作步入新的尝试。第二,将大量的民间资金以社会资本为投资主体进入医院系统,使政府直接投资公立医院显得力不从心的矛盾得以缓解,尤其是民营医院的发展,客观上促进和推动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形成了公立、民营医疗机构相互补充、相互竞争和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其长远效应还体现在有助于推动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和医院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渐弱化,推动政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第三,是将运行产生的效益再投入,扩大“公益”的受益覆盖面。在全国现有6500家民营医院中,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比例大约为3:2。这些民营医院无论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都将自己在经营中产生的绝大部分仍然留在医院用于发展。许多医院将从特需服务中获得的效益直接作为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补偿资金,使区域内社区人群享有优质、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与此同时,医院还推行独特的文化构建,强化与辖区内及邻近社区的和谐建设。

  对民营医院认识应从三个方面“纠偏”

  目前民营医院发展有“两难”,一是缺人,二是缺政策。“同等待遇”是民营医院呼声最高的期待。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应对民营医院的“公益性”表现有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当前应从三个方面实施认识“纠偏”。

  一是进一步认识民营医院在体现公益性中的重大意义。民营医院是引入社会资本所建的医疗机构,然而目前各界对社会资本在卫生事业中的作用认识尚比较肤浅。社会资本引入医疗卫生领域,使得卫生界进一步认识社会投资与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不仅能缓解卫生资源不足的矛盾,而且能使卫生服务者与使用者同时担当起投资者的角色,从而形成全新的健康投资观念与投资模式。另一个重要意义是拓展了卫生资源的利用范围,因为在传统的卫生领域,注重的是政府及医疗机构本身对卫生人力、设施、经费的投入,而忽视社会资本的利用,以及社会资本对卫生功能的挖掘。因此,民营医院作为社会资本投入的产物,其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与重要功能不可小觑。

  二是正确认识民营医院的管理体制对公益性的正面影响。民营医院因其投资主体与公立医院不同,意味着它的管理、经营与运行不能照搬公立医院的传统模式,而是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实行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即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运行模式。而这往往因其所带来的“弊端”屡遭人们诟病。然而,许多人却忽视了这一制度及管理方式的先进科学、机制灵活,兼顾效率、效益与公平,并受市场竞争的激励与推动,如果引导与运用得好,就能既坚持医院的公益性方向,又能积极面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千方百计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带动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方式及服务价格的全面改进。

  实践证明,只要民营医院能选择性地运用现代企业管理中科学、积极而富有创造力的“养分”,完全可以规避企业运行中“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依靠广告做宣传”、“夸大宣传”、“提高收费标准”等弊端。

  三是应调整政府对民营医院的现行政策。既然以社会资本为投资主体,借鉴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的和运行的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一样能够体现“公益性”,那么,由于其体制和机制的灵活性,以及内在的动力,其公益性在很多方面甚至会比公立医院做得更好、更主动。如果民营医院在坚持公益性的办院方向前提下,政府能实行对民营医院所承担的公益性任务如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投入,就会使社会资本与政府投资形成合力,从而使民营医院在公益性的体现上加大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可以将民营医院办得更好,而且对公立医院改革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实习编辑:余凤霞)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