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且慢误读“看病最不贵是中国”

2008-02-20 16:35: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鼓励刚毕业的大学生进社区医院工作是要误事的,应该鼓励优秀的有经验的医生下基层。”“其实在中国看病并不贵,是人们的价值观念问题。”昨日,政协委员、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为看病难和看病贵“把脉开方”。

  在这个国人对于“看病难、看病贵”多有抱怨的大背景下,广州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有关“大学生不宜进社区医院”以及“中国人看病并不贵”的发言,恐怕多半要触犯众怒,也难免会落个“千夫指”的下场。不过,情绪化的解读往往难免诱发误解与误读,尽管不无一时宣泄的畅快,但却并不利于看清事物的本质,更无助于下一步的改进与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下结论之前,恐怕还应先抛开对于医疗体制以及医疗服务的种种不满情绪,以平和的心态来细读并审视曾副局长的这番言论。

  不妨从“毕业生不宜下基层”看起,尽管近期卫生部出台了“鼓励医学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以及“医护人员评职称必须下乡工作一定期限”等举措来充实和提升基层尤其是乡镇的医疗水平,但现实的情形却是,医学毕业生尽管学了五年的书本知识,但是,要真正要具备悬壶济世的能力,初出茅庐的医学生们显然还差距甚远;至于为了获得职称而不得不下乡服务的医护人员,多半也是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按说,这些年轻人倒恰恰应该在大型医疗机构中接受严格的历练才是,让缺乏经验的年轻医生支援基层,如此增强基层医疗实力,恐怕形式的成分确实要远大于务实的因子。相形之下,为了给中国山区的盲童治疗眼疾,美国来的却是相应领域经验极其丰富的专家。同是支援基层的卫生事业,两相比较,还真是令人唏嘘。

  至于“在中国,专家门诊的诊金是7元,但是国外要请一个医生看病,诊金是300元” ,其实也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数据,而是现实情形,至于为何国人会觉得医疗贵,曾局长也不乏务实的分析,即“因为我们不像国外那样有共助互济体系,国外看病是个人、国家和雇主各出一部分,中国是全部由病人自己出,所以觉得看病贵”。

  某种程度上,曾局长的言论尽管不那么入耳,假如单单抓住一句“看病最不贵是中国”就事论事的话,甚至会觉着相当刺耳,但是,假如能耐心听完曾局长的分析与见解的话,无论是“反对毕业生支援基层医疗”还是对于“国人为何觉得看病贵”的分析,其实都不乏理性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其观点更是直指当下国内医疗体制的积弊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但愿曾局长的言论能够引发医疗体制更多的改进和完善,而不是因为遭遇公众误读而湮灭在口水之中。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