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广州年内医保全覆 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2008-01-24 09:54:00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农转居’后,我不仅能每月领取上千元养老金,医保卡还存有1万多块,现在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广州市白云区松洲街槎龙社区的陈旧恩老人喜滋滋地正在忙着准备年货。与陈旧恩一样,去年7月,槎龙社区的其他1087名符合趸缴条件的“农转居”人员都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槎龙社区只是广州劳动社会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州市积极努力构建“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多层次劳动保障体系,并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让广大市民在完善的劳动保障体系下安居乐业。

  广州医保参保人数已达332.5万

  72岁的张德祥阿伯昨天刚刚领到今年的第一笔养老金,他惊喜地发现比上一次多出了近200元。在工作人员的解释下他才知道,广州市今年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又提高了标准,人均每月增加158元。在广州,目前已经有230万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全市56万企业退休人员每月都可以通过银行按时领到养老金。

  “老有所养”是人们共同的追求,在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立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广州市从1994年开始建立基本养老金年度调整机制,当时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平均水平为295元/月。2005年,广州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到1052元,2006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到1152元,2007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到1297元, 2008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提高到1455元。15年间,广州的基本养老金保障水平增长了393%,年均增幅达26.2%。同时政府从2005年起投入1.79亿元,2007年起再投入6亿元,进一步提高我市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使我市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达到了1563元,位于全国前列。据了解,广州养老金的标准在今后两年还会继续调高。

  “病有所医”同样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自建立医疗保险以来,广州的医疗保障水平一直稳步提升。为了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问题,广州2004年率先在全国采取政府借款的方式,截至2007年12月,共有430家困难企业的8.08万退休人员通过此办法参加了医疗保险,各级政府财政借资额达10.77亿元。2007年1月,广州实施补充医疗保险,由重大疾病医疗补助金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缴纳补充医疗保险费1.03亿元,使62万多名退休人员个人免费享受补充医疗保险待遇,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减轻50%以上。从2007年7月,广州又将糖尿病等7种慢性病门诊专科药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至年末,有86万人次享受待遇,人次均医疗费用76.5元,参保人个人因此共减少支出6581多万元。仅这两项措施已使参保人减负1亿多元。

  目前,广州的医保参保人数已达332.5万人,按照今年将实施的《广州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试行)》,广州医保年内将基本实现“全覆盖”,广州城镇居民将可从出生到死亡为止享受医保待遇。新的医保“全覆盖”办法实施后,实际受益人数将再增加约150万人。今年,广州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也将全面铺开,届时可使全市230万的农业人口受惠。

  不让历史遗留问题继续遗留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由于种种原因,广州与国内其他城市一样,社会保障方面面临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广州市的决策者们拿出“不让历史遗留问题继续遗留下去”的勇气和魄力,在破解历史难题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解决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广州市不少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因擅自离开了原来所在单位,被原单位作为开除、除名或自动离职处理,其在原单位的工作时间按国家规定不能计算为连续工龄。加上这些人员大多未及时参加养老保险,导致其达到退休年龄时,无法解决养老、医疗保险问题,这部分人的不安情绪逐渐膨胀,频频上访。

  “这一群体人员曾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过贡献,政府有责任解决他们的社保问题。”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告诉记者,在这一人性化思想的指导下,广州市从2003年开始重视并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并于2005年10月在全省率先出台政策,将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全市共受理早期离开企业人员一次性缴费申请130691人,其中符合一次性缴费条件105042人,已办理参保登记手续92832人,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11507人。

  除此之外,广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例子数不胜数:妥善解决“农转居”人员养老保险问题,此项政策将惠及全市38万“农转居”人员(如含被征地农民则达57万人);出台政策解决原达到退休年龄,但因缴费年限不足,无法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目前申请一次性缴费的人数达1807人,已享受待遇960人,此项政策最终将惠及6000人;采取财政对企业借资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本市国有、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采取由各级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资助缴交过渡金的办法,妥善解决了本市社会申办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截至2007年9月,省、市、区三级政府累计出资6.5亿元,共资助4.15万名社会申办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先行一步创出“广州模式”

  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必然会比国内其他城市更早地遇到新问题、新挑战。国家有政策规定的,无非就是贯彻落实。而国家还没有政策、没有先例的,则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先行一步努力探索。

  在广州的城市化进程中,逐渐衍生出一个多达60多万人的特殊社会群体:失地农民及农转居人员。如何解决好这一群体的安置问题,促进其就业,保障其权益,不仅能有效保证广州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供给,更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在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广州市2004年开始将此事摆上议事日程,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摸查、测算,正式出台了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方案。自此,全市失地农民和农转居人员能够和城镇职工一样按月领取400元以上的基本养老金,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此基础上,2007年,广州市在南沙区试点,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开始扩展到广州城市规划区内全征地但没有农转居的农民。

  广州劳动保障工作的创新还远不止这些,短短几年已经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在全国、全省率先出台政策,将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广州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标准》这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政策性文件,将和谐劳动关系规范为三个等级;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新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国家劳动保障部将向全国推广“广州模式”……

(责任编辑:姚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中国国际养老及康复医疗博览会

中国国际养老及康复医疗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发展成为行业公认的国内最权威和最专业的行业盛会。本次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以及康复医疗博览会设有五大主题展示区,即康复医疗、宜居建筑、健康养生、生活护理、养老服务,为业内人士提供一站式采购和信息融合的平台。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